第829章 東籲軍情,兵分兩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左路軍由其親自率領,除提標邊防軍第十三鎮外,另有云南衛戍軍兩鎮、四川衛戍軍兩鎮,出天馬關,直取孟密。
右路軍由楊國棟率領,下轄邊防軍第十九鎮,廣西衛戍軍兩鎮、雲南衛戍軍兩鎮,出漢龍關,直取木邦。
至於另一鎮貴州衛戍軍,則負責押運糧草、保護糧道。
實際押運糧草的民夫隊伍,是由雲南巡撫衙門僱傭地方百姓組成。
木邦,原為大明木邦宣慰司,最早設定於永樂十一年。
從嘉靖年間開始,木邦便因為各種原因失而復得,得而復失。
嘉靖年間,大明政治腐敗、昏暗,統治木邦的土司罕氏因無法透過大明地方官府獲得宣慰司世職(據說是地方官吏勒索未遂),又恰逢東籲崛起,遂叛大明投東籲。
後在萬曆十年,東籲軍入侵雲南失敗,明軍反攻時收復木邦,復置木邦宣慰司。
然而到了萬曆三十四年,大明官場變得比嘉靖年間還要昏暗。
其時恰逢東籲國阿那畢隆在位,統一緬北,以三十萬東籲軍進攻木邦。
大明救兵不至,木邦再次失陷。
如今,這裡已經在東籲國的統治下接近半個世紀,當地百姓絕大多數都忘記了,此地原為大明所有。故只知東籲王,以及東籲王所封的木邦封建主。
木邦地理位置重要,因此東籲國以王室分支為封建主鎮守此地。
此時的木邦城主名古達力,若按昔日大明對緬人的易名之法,該成為莽古力。
莽古力原本很有雄心,在沙定洲之亂時,曾暗中支援沙定洲,並做好了趁火打劫,入侵大明一把的準備。
因為在十年前,即便是他這個緬人,也知道大明日薄西山,將要亡國。
誰沒想到,一轉眼,大明不僅平定了內亂外環,更是遣勁旅平定了沙定洲之亂。
聽到了那一戰的訊息,莽古力對雲南就沒了覬覦之心,反倒是憂慮大明重新強大後,會否圖取木邦。
他將明國的變化以及在平定沙定洲之亂中表現的軍事實力,稟報給了王庭。
可惜繼位的新王莽達並不認為明國會圖取東籲,整日沉迷於酒色之中,對邊境的危險毫不關心。
在這種憂慮中,莽古力得知明軍大舉來攻,竟然鬆口氣。
他覺得,只要他守住木邦一段時日,應該就能讓莽達重視起緬北邊境安危了。
心中如此想,他便問發現明軍蹤跡的斥候,“明軍來了多少人?”
“約莫六萬人。”
六萬?
聽了這話,莽古力也是心中一驚。
再見下面的將領、官員都露出驚惶之色,他便故作鎮定道:“我還以為明軍會來十幾萬呢,沒想到才區區六萬。
木邦周邊多險關、軍寨,城池又有四門紅夷炮、二十門弗朗機炮,守軍一萬餘。
昔年,我東籲國取木邦時,以十幾萬大軍勐攻,其時明國木邦土司僅八千人,也堅守了三個多月。
如今,我們守一個月肯定沒問題的。有一個月的時間,王庭援軍必至!”
被莽古力灌了一頓雞湯,木幫守軍上下終於提起心氣,為抵禦明軍積極做起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