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東籲王名為莽達,又名平達力,昭武四年繼位,已在位五年。

莽達雖然能力平庸,喜好奢靡享受,在位數年便使得東籲國勢衰弱。

但此前東籲畢竟經過兩三代賢王的勵精圖治,如今國力還是頗為強大的。

根據錦衣衛北鎮撫司偵查到的情況,東籲常備軍約有二十萬,當然若算上各地封建主的私兵,則多達五十萬。

另外,東籲在戰時還會徵召各族百姓為兵——經軍務院參謀司估算,東籲可以徵召民兵五十萬至八十萬。”

這時,第十九鎮鎮參謀董志寧道:“也即是說,東籲最多可能發動一百三十萬大軍?”

“不錯。”張煌言點頭,隨即又道:“這只是參謀司的預估,但實際上,受各種原因限制,東籲能調動八十萬大軍作戰就不錯了。”

楊國棟出聲道:“料敵從寬總是沒錯的。”

張煌言點了點頭,又道:“東籲軍的裝備也不差——早在一百多年前,東籲王便曾僱傭葡萄牙兵作戰。

從那時起,東籲軍中便開始裝備火繩槍、弗朗機等西洋火器。

據錦衣衛北鎮撫司的情報,目前直屬於東籲王庭的五萬精銳,火繩槍裝備率高達五成,軍中大小弗朗機炮也頗多,一些重要城池上還安裝了紅夷大炮。

不過,直屬於東籲王庭另外十五萬軍隊,火繩槍裝備率大概只有三成,軍中火炮也較少。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分軍隊中有一萬精銳象兵,擁有經過訓練的戰象一百頭!

東籲各地封建主也多有養了象兵的,加起來大約有兩百多頭!”

聽到這裡,廳中在做的總兵、鎮參謀有好幾位不禁皺眉。因為他們物件兵只聞其名,尚未在戰鬥中接觸過,缺乏經驗,一時難以判斷敵我強弱。

這時董志寧道:“戰象敏感且畏火,更不用說火器了。所以,東籲軍的戰象只能當做奇兵使用,不可能拿到正面戰場上與我軍對抗。

他們若真愚蠢到如此做,我軍只需一輪火炮,便可以令其象兵崩潰,反亂其軍陣。”

楊展這時笑道:“昔日鄧子龍將軍曾用紙湖怪物燃火,嚇退東籲象兵,今日我們有這麼多火炮,又怎麼會怕東籲象兵?只需提防其作為奇兵突襲就足夠了。”

大明新軍中雖然沒有象兵編制,但之前西南一些土司卻是養有戰象的,少則幾頭,多則十幾頭,再多就養不起了。

因為戰象比戰馬還要難伺候許多,一頭戰象至少得配備一百士兵,極為昂貴。

東籲也是如今有錢,才能保留上百頭戰象。若是換成國家貧弱時,能養幾十頭就算不錯了。

楊展曾見識過雲南土司的戰象。

冷兵器作戰中,戰象確實恐怖。因為其不懼弓箭,若是稍微披甲,連刀槍都不懼,唯一弱點就是象鼻、眼睛。可是戰鬥中,能冒險去傷害戰象的鼻子、眼睛的勇士能有多少?

所以,象兵在冷兵器戰鬥中十分厲害。

可惜時代變了,如今世界強國大多半隻腳踏入了熱兵器時代,象兵便慢慢退出了戰爭舞臺。

說完象兵,張煌言又道:“至於東籲臨時徵召的民兵,火器的配備率可能為零。因為東籲本身火器生產能力很低,多依賴進口。

大戰一起,我大明西洋水師便將封鎖東籲沿海,令其無法獲得西洋諸國的火器。

所以,即便東籲能徵召八十萬民兵,也多是手持冷兵刃,沒經過軍陣訓練的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聽張煌言說到這裡,眾將都微微點頭,心情也變得輕鬆起來。

接著,張煌言開始講解起東籲境內各區域、各城的情況···

昭武九年,十月初二。

大明帝國徵南將軍安寧伯(平定沙定洲之亂後獲封)楊展,統帥十四萬大軍,從隴川州勐卯出發,兵分左右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