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大結局(六)(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大明帝國內對煙土進行嚴打時,乾元大帝朱和塵卻不得不面對另一件真正讓他苦惱的事。
那便是嫡長子廢了,要不要廢掉其太子之位,另立他人。
猶豫不決的情況下,他便給長公主,也即是他的姐姐郝禧瑛傳送了一封電報,詢問意見。
三十年前,郝禧瑛告訴他,希望像其他藩王一樣,可以獲得海外封地以就藩。
於是朱和塵便讓郝禧瑛參與宗藩學校的選拔考試,早有準備的郝禧瑛直接奪得頭名,在乾元十年就藩印度南部。
卻是莫臥兒在與大明簽訂了《孟買條約》後,統治越來越不穩固,最後終於分崩離析。
曾經疆域幾乎囊括整個印度次大陸的莫臥兒帝國雖然沒有因此滅亡,可國土卻也急劇縮小,成了印度北方一個較大的邦國。
至於其他地方,那些曾經臣服於莫臥兒的土邦王公,紛紛自立。
在這種情況下,郝禧瑛帶著她的三千親軍進入印度南部,一兩年間便打下了相當於廣東、廣西、貴州、湖南四省那麼大的領土,建立了天盛公主領。
不過在十五年前,郝禧瑛就將公主領交給她的女兒郝怡然管理,她則去進行環球旅遊了。前幾年曾來過一次大明,在大明住了一兩年,才回到公主領。
一天後,郝禧瑛給朱和塵發了回電。
她在電文中告訴朱和塵,時代變化很快,他不必侷限於大明立嫡長子為太子的規矩。朱怡欽既然養廢了,那就另選一個賢能的兒子立為太子。
又或者學習另一時空的清朝,建立秘密立儲制度。
朱和塵看完電文,左思右想,卻並沒有直接下旨廢掉朱怡欽的太子之位,而是將其軟禁在東宮中。
同時他又著手建立秘密立儲制度···
乾元四十五年,太子朱怡欽病逝於東宮內。
一月喪期之後,眾閣臣請奏再立太子。
朱和塵只覺得幾十個兒子中,沒一個能完全讓他滿意的,拿不定主意下,遂搬出已經設立完備的秘密立儲制度。
彼時乾元大帝在位四十五載,威望重極,故朝廷大臣中雖然有覺得“秘密立儲”不妥當的,卻也不敢冒然進言。
就此,大明帝國確立秘密立儲制度。
隨後,乾元大帝將年齡合適(成年並沒超過36歲的)且還算成器的九名皇子送入全國各地九個縣為縣令,以考查諸子才能。
之後二十幾年,陸續有皇子失去成為儲君的資格,又有新的皇子獲得資格。
就這樣,乾元大帝陸陸續續有幾十名皇子為大明帝國皇位展開了不見硝煙的角逐,弄得大明帝國朝野波濤詭譎,官場吏治也不再如之前清明。
因為乾元大帝,始終控制著只有九名皇子參政以角逐儲君之位,故後來人將這件事稱之為“九龍奪嫡”!
乾元六十八年,已經八十三歲的朱和塵已經為諸子奪嫡之事操碎了心、也傷透了心。處理各類國家事務時,也感到心力不濟。
於是,他先宣佈將正在參政試煉之中的皇四十九子朱怡鈞立為太子,並令太子臨朝聽政。
一年後,也即是乾元六十九年,乾元大帝朱和塵宣佈晉位為太上皇,將大明皇位傳於太子朱怡鈞。
三十歲的朱怡鈞繼位後改元雍平,定次年為雍平元年。
因之前二十幾年,諸子奪嫡,令大明帝國朝野波濤詭譎;乾元大帝這些年對國事也明顯倦怠了,每日享樂多餘處理政務,懈怠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