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怡鈞繼位之初,大明帝國內部吏治已經一片渾濁,腐敗叢生。

海外諸王領多有暗中自稱國王,欲完全脫離大明控制,獨立為一國者。各海外都司掌管、都督府都督,亦有權重自用,心懷不軌者。

朱怡鈞在底層為縣令時,則又見到民間貧富差距巨大懸殊,農民、工人多有為商人、官紳欺壓的,卻投訴無門,只能讓怨念慢慢積攢著。

可以說,此時的大明日不落帝國雖然看著仍舊是一片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大盛世,實際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懸崖邊上。

因此,雍平皇帝繼位後兢兢業業,勵精圖治。

他學著昔年乾元大帝的手段,先整頓東廠、錦衣衛等情報搜尋、朝野監察機構。

而後利用東廠、錦衣衛整肅吏治。

在此期間,為了監督已經不太好用的東廠、錦衣衛,雍平皇帝又暗中招攬民間奇人,亦親信侍衛統領之,復建大明西廠!

用了五年時間,雍平皇帝才讓大明帝國吏治大體清明。在此期間,被懲治的貪官汙吏、不法商賈逾萬!

之後他又用了八年時間梳理大明海外各都司、幾大都督府,並加強對一些海外王領的溝通與交流,這才穩定了大明帝國海外局勢。

若是讓雍平皇帝繼續這麼治理下去,大明帝國興許過幾年就能恢復到乾元大帝鼎盛時期。

可惜的是,在雍平十三年,一件震驚大明內外的事情發生了。

雍平十三年(西元1749年),五月八日,雍平皇帝到京城城郊視察軍工廠的途中,遭到槍手暗殺,暴斃而亡!

不僅如此,雍平皇帝暴斃後,隨行閣臣沒能做好保密工作,致使訊息走漏,頓時南京內外亂象四起。

之後訊息透過電報傳到他處,地方上也變得風起雲湧,似乎大明帝國隨時都將面臨劇變。

關鍵時刻,已達97歲高齡的乾元大帝復出,先後掌控了朱雀、虎賁、驍騎、神機四衛,又掌控了負責京城守衛工作的禁衛軍的五個師。

之後以鐵血手段,鎮壓了進城內外的異動。

隨後罷黜失職閣臣,選拔幹臣入閣,一面命人追查雍平皇帝被刺殺之事,一面取出雍平皇帝所立皇儲聖旨。

結果卻發現,這儲存在特殊金屬密碼箱中的聖旨上竟然一片空白,並未寫任何皇子的名字。

不得已,乾元大帝只能從在歷練的九名雍平皇帝之子中選了他認為還可以的皇四子朱伯潤,將其名字寫到了這聖旨上。

為了以防變故,他先派遣身邊侍衛去秘密將在河南任職的朱伯潤接到了南京紫禁城,這才召叢集臣,宣佈了聖旨。

之後,年二十三歲的朱伯潤登基,改元永曆,定次年為永曆元年。

···

將大明帝國從危機之中挽救回來,朱和塵卻覺得無比地累。

這天晚上,他又一次來到謹身殿,一雙老眼看著當初朱媺娖、朱媺姕消失的地方,不禁流下兩行濁淚。

“孃親、父親、小姨,不知我若死了,能否再見到你們。最好···是在你們那個世界。”

晚安~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