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他現在負責鎮守保德州這一處兵家重地,麾下也不過三個甲喇,四千多人。

所以,要想守住保德州,主要還得依靠身邊這位綠營總兵。

據巴彥瞭解,這董學禮比他還不要臉,已然是三姓家奴了。

其人原是大明在陝西鎮守花馬池的副將,也算是得大明重用,可當李自成攻佔陝西時,董學禮卻是一仗都沒打就降了。

大概李自成也不喜歡這種不戰而降的人吧,隨後就將董學禮調去河南,當懷慶府的總兵。

結果多鐸領軍下河南,這貨又是不戰而降,操作那叫一個熟練。

他們大清對這種人要比李自成更寬容點,又或者為了物盡其用,之後孟喬芳便任命其為鳳翔府總兵,圖謀平涼府。

後面的事就不用多說了。

這貨先是退入慶陽府,隨後又退入延安府、榆林鎮。也虧得上面的總體策略是收縮防守,才沒有治他的罪。

只不過,如今要和這種人一起鎮守保德州,巴彥是真的毫無安全感,很怕哪天一覺睡醒這貨就又投降大明瞭。

至於說被董學禮摘掉腦袋當投名狀的事,巴彥早就有所提防——董學禮部下有一萬多人,卻只有三千多人和他們漢軍正藍旗一起駐防州城。

剩餘的都在城外紮營。

這樣一來,即便董學禮要降明,頂多就是奪了保德州城,不可能摘了他巴彥的腦袋。

“順軍有動作了。”董學禮忽然叫了聲,“他們要幹嗎?”

巴彥發現對面的兵馬已然沒有絲毫混亂,擺出了防守架勢,他便冷聲道:“董總兵別總叫他們順軍了——他們打著大明的旗幟,穿著明軍軍服,哪裡還是順軍?何況大順早就被我大清滅了。”

“是是是,末將口誤,下次一定改正。”董學禮立馬認錯。

當他目光再次投向對岸時,卻是不禁瞪大眼睛,吸了口涼氣道:“巴彥大人,末將沒看錯的話,那是明軍的新式大炮吧?”

“你跟明軍對線大半年,連他們的火炮都認不出來?”巴彥聲音更冷,隨即便對身邊親兵道:“讓炮兵趕緊撤,我們好不容易弄幾門紅夷炮守城,別讓明軍一下子端了!”

“嗻!”

親兵應聲離去。

說起來,巴彥和董學禮今日起意炮轟對岸的“明軍”有兩個原因。

一是他們才發現這些“明軍”其實是原來的順軍,想到之前嚇得直接跑到山西,心有不甘。

二則,巴彥今日才獲得後方支援的八門紅夷炮——這種紅夷炮樣式如同紅夷大炮,但口徑略小,不僅可以用於攻城、守城,因分量相對較輕也比紅夷大炮更適於野戰。

據說是朝廷從夷人那邊重金買的,一批足有上百門,可分到他這裡的便只有八門。

八門雖然少了點,但巴彥還是想試試威力,這才拉了四門到河邊炮轟對面的“明軍”河邊陣地。

從剛才打的兩輪炮彈來看,這批紅夷炮質量確實稍微好些。同等重量,炮口卻更大點,打得也更遠了些。

可惜威力、射程仍不如紅夷大炮,更不如明軍的新式火炮。

既然知道不如明軍新式火炮,自然要避免在野戰中與其對轟。若是這四門炮讓明軍轟中,廢掉,保德州可就很難守住了。

巴彥自問下命令夠及時了,手下的炮兵動作也頗快,不過一會兒就拉著炮車向州城跑了。

可明軍炮手動作卻更快,才來不過一會兒,就弄好了陣地向這邊發炮。

轟轟轟···

只聽見一連串的炮響,二十發炮彈打過來,其中幾發竟直落到紅夷炮車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