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海陸並進伐清虜,勢如破竹復遼西!(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明朝廷以堵胤錫總督山西、北直隸、山東三省軍政諸事務,總管伐清後勤諸事。
以靖南侯黃得功為北路軍主帥、以義州縣男李國英為北路軍副帥,領邊防軍第七鎮、第八鎮、第九鎮、第十一鎮、第十二鎮、第十三鎮及禁衛軍第三鎮(騎兵鎮),北出山海關,伐滅偽清平西王吳三桂。
以威遠伯曾英為南路軍主帥,以興平縣子劉文秀為副帥,令禁衛軍第二鎮、禁衛軍第五鎮、邊防軍第二鎮,及劉肇基、馬應魁、張士儀、張鵬翼四鎮江北衛戍軍,乘水師舟船登陸金州、復州,伐滅偽清平南王耿仲明。
戰起當日,被關寧軍視為屏障的雄關山海關,在雙方大炮對轟中,堅持了不到半個小時便被明軍拿下。
明軍出山海關後,關寧軍據守各堡寨將領、士卒,皆望風而降。
不過三日時間,明軍就攻到了錦州城下。
黃得功、李國英領著大軍在錦州城下停駐不久,城門便開啟了,卻是出來一支“使者”隊伍。
使者是關寧軍集團一名低階文官,見到黃得功後也沒敢拐彎抹角地磨嘰,直接呈上吳三桂送的幾擔金銀財寶,以及三封書信。
這三封書信分別是給北路軍主帥黃得功,伐清總督堵胤錫,以及大明天子昭武皇帝的。
黃得功看了他的那份書信,發現吳三桂在信中敘述了一番同出自遼東軍的情誼,懇請他將另外兩封書信轉送上去,讓其有機會向天子表示無條件投降的誠意。
安卓蘋果均可。】
看完後,黃得功冷哼道:“想要投降就早降,等大軍開到了錦州城下才說要降,不覺得晚了嗎?”
使者硬著頭皮道:“侯爺,我主之前也是受多方所累,才沒能及時投降。如今總算沒釀成大錯,希望侯爺能給我主一個機會。”
說完,特意將那幾擔金銀財寶的禮單遞過去,示意是單獨給黃得功的。
黃得功卻是看也不看,反而道:“我看吳三桂是想拖延時間,等待清虜援軍吧?
你回去告訴他,若要投降,就自縛出城,老老實實等候朝廷的處置。
想要陛下看他的書信?門兒都沒有。陛下早說了,她日理萬機,沒這個閒工夫!”
使者聽得心直接沉到了谷底。
他知道,黃得功就算再不靠譜,再看不上吳三桂,也不會在軍中假傳天子口諭——也即是說,昭武皇帝真表示過不會看吳三桂的書信。
雖然覺得這次出使任務已經算失敗了,但使者還想賴一會兒,看有沒有什麼別的機會。
比如說他本人投降,弄個一官半職之類的。
黃得功卻已經不耐煩了,一邊示意親兵帶使者出去,一邊道:“我只給錦州城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若無人開門獻城,就別怪我們的大炮不客氣。”
說完,就揮手讓親兵將使者帶走。
使者回到錦州城,將在明軍軍營的遭遇及見聞說了,吳三桂臉色頓時變得一片慘白。
他癱坐在一張漆金描玉的王座上,雙目無神地喃喃自語,“那位是鐵了心要我吳三桂的命啊···”
“將軍~”
一旁陳圓圓見吳三桂失魂落魄的樣子,不禁抱著他的頭抽泣起來。
廳內的夏龍山見此情景,卻是悄悄地走了出去。
到了外面,他便對守衛平西王府的將士道:“將大王看好了,切莫讓他想不開,燒了王府。若如此,我們對大明可就都沒了交代,明白了嗎?”
這些將士雖然都是昔日關寧軍中的吳家家丁,可到了眼前這步,自家性命都未必保得住,對吳三桂自然也沒了忠誠可言。
他們聽出夏龍山有拿吳三桂及平西王府做投名狀的意思,卻還是點頭答應了。
之後,夏龍山火速聯絡了城中胡心水、王公良等較為“可靠”的將領,殺死了吳三桂真正的鐵桿嫡系吳國貴等人,在半個時辰的期限到來前,開啟了錦州城門。
就此,失陷於敵手多年的錦州城再次回到了大明的懷抱。
與此同時,南路軍在金州、復州登陸後同樣進軍神速,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