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秀才與舉人,物理來源考(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期的大明報出來後,立即引發了所有讀書人的關注與熱議。
如南京城,只要有讀書人的地方,就能聽到對鄉試改革的談論。
“朝廷減少八股作文的要求,增加對史學、實務的考試,這我是贊同的。此前數十年,朝廷勢頹,就是因為許多官員不能以史為鑑,不通實務所致。
可為何要增加個理科,分走三分之一的舉人名額?”
一茶點鋪內,幾個不怎麼富裕的秀才在高談闊論。
這時一個三十多歲、遊商打扮的男子走了進來,要了一壺茶和一份茶點,便坐下來。
聽到幾個秀才的談論,他微微側目。
聽出是在談論大明報上的內容,他便問茶鋪老闆:“你這裡有大明報賣嗎?”
“有。”茶鋪老闆笑道,“這大明報如今可是暢銷整個南直隸,南京城只要是識字的,都喜歡看。
我們這茶鋪請不起說書人,便買來了十幾份當期的大明報。官府不許我們轉賣,卻可以給客官們喝茶時看著消遣。”
說話間,老闆就拿出了一份都摩挲舊了的當期大明報旬刊給遊商。
於是遊商一邊看著報紙,一邊聽著鋪子內幾個秀才的議論,喝茶茶吃著點心,頗為自在。
“要說理科,這文學、數學、天文地理我等都知道是什麼,也知其用處。
可那物理、化學、生物又是什麼?大明報上只說以後會出特刊講明,卻不知在賣什麼關子,直接在這期旬刊上告知我等不好嗎?”
“怎麼,良辰兄有意參加理科鄉試?”一人聽出了什麼,問道。
被稱作良辰兄的中年秀才道:“四書五經、八股作文,我與諸生相比實在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倒是對數學、天文頗有些研究。所以,若那物理、化學、生物也不難的話,我確有意考理科。”
又一人道:“這理科新設,天下諸生想必都是才瞭解這方面的學問,考起來競爭確實小些。可是那物理、化學、生物究竟是什麼學問,若不弄清楚,我可是難下決心去學的。”
聽到這裡,遊商起來拱手作揖,道:“諸位朋友,說起來鄙人雖不知那化學、生物是何學問,可對物理卻略知一二。”
幾個秀才一聽,頓時眼睛都亮了。
他們紛紛向遊商還禮,然後為首的顏良辰便道:“不知朋友如何稱呼?可否將那物理學問向我等講述一二?”
遊商微笑道:“鄙人吳石,據我所知,‘物理’一詞最早可考的典籍應是西漢淮南王劉安所編著的《淮南子》。
此書內篇卷六‘覽明訓’中有言: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引鐵,葵之向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論,不足以定是非。
其後,又有三國時吳人楊泉曾所著《物理論》,記載了當時的天文、地理、百工、農業、醫學等雜學諸科。
之後歷代文人,亦有一些在著述中提到‘物理’一詞的,或是以為雜學諸科統稱,或定為物性之論。
及至本朝,近幾十年有呂坤所著《呻吟語》中第六卷、第二部專屬‘物理’,江西前輩王萱,亦著有《物理所》一書。
此外,有幾位外洋來的傳教士帶來了部分西夷書籍中,也涉及到了一些物理之學。
因此,鄙人推測,朝廷鄉試所考物理,要麼是雜學諸科之統稱,要麼便是物性之學。
但說起來,這兩者以及西夷的物理學問,其實都是有很大共通之處的。若能兼學而貫通,想必應對理科鄉試中的物理題應該不難。”
遊商吳石說到這裡停了下來,卻見顏良辰等秀才都已經聽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