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每到一處城池,他也不問青紅皂白,只要願意重歸大明的,他便以陝南、鄂西軍務提督的身份授予歸降者臨時軍職,令組建臨時軍府以管理地方。

城池中若有不願意歸降大明的,則直接剿滅。

靠著這種方式,李定國才做到三四日間連下均州、光華、谷城。

若是按正常程式來,他和邊防軍第四鎮說不定此刻還被牽絆在均州呢。

他的這種處置肯定是有許多不足之處的,甚至會讓地方遺留許多問題,離穩固統治差了十萬八千里,但至少讓糧道有了一定安全保障。

當然,糧道最大的保障還是押送糧草的部隊,地方上的勢力至多有協助作用···

“軍門,看來我們來遲一步,襄陽已經讓偽順佔了啊。”徐佑拿著望遠鏡,遙望著樊城關以及襄陽城頭的大順旗幟說道。

李定國還在用望遠鏡看。

他聞言緩緩道:“就算被偽順佔了,我們也未必沒機會。等會兒我們找個地方安營紮寨,在讓探馬越過襄陽城,往東邊、南邊探一探,多打探一些偽順軍隊的情況。”

“是。”

看了一會兒,李定國沒瞧出什麼異常,便也收起了望遠鏡。

襄陽城建立在漢水南岸,而在其對岸還有個樊城關,其實就是以前的樊城。

兩城倚著漢水,互為犄角,在沒有紅夷大炮的情況下很難透過強攻破城。

當年李定國率數十騎輕取襄陽,完全是因為那時的襄陽官軍毫無防備,而他和幾十個手下又穿的是官軍服裝,打得是官軍旗幟,這才輕易下了襄陽。

順軍守城絕不可能像當年的大明地方官軍一樣鬆懈,他如果故技重施,絕對會被順軍識破,甚至可能丟掉性命。

所以,此番要取襄陽,他必須另做打算···

在漢水上游離襄陽城十幾裡的一座山坡安營紮寨後,李定國就耐心的等待起來。

就算是選擇強攻,他也得等鄖陽府、甚至是興安州的援兵來了才好動手。

因此李定國並不著急,已做好等個十來天的準備。

誰知就在第三日,出乎他預料的事就發生了。

有三千左右的順軍離開襄陽城,向東而去。

根據之前兩三日的觀察,襄陽城的順軍很可能只有五六千。

這一下走了三千人,襄陽城牆及樊城關城牆上站哨的順軍都明顯變希了。

得知這一情況後,徐佑激動地道:“太好了,現在襄陽的偽順軍都未必有三千人,還要分守樊城關,怕是每一邊的守軍都只有一千多。

樊城關那邊還好說,襄陽城這麼大,一千多人哪裡夠守?我們絕對可以輕易攻下!”

馬思良道:“會不會有詐?比如偽順軍已經發現了我們,所以才故意做出減少兵力的假象,引誘我們攻城。

實則城中還藏有數千兵馬,待我們攻城時,城內隱藏的偽順軍便會與之前出城的偽順軍一起夾攻我們。”

徐佑道:“就算偽順軍真有這樣的計謀又如何?憑我們第四鎮的實力,完全可以一面頂著城內守軍地攻擊,一面解決城外的敵人!”

馬思良還要再分說,便聽李定國道:“不要爭了——算算時間,前日放出去的探馬今日便會有一批迴來,且聽聽他們打探了些什麼訊息再做決定。”

李定國才說完,下面的人便來稟報,說探馬回來了。

並且帶回來一個令人驚訝的訊息——李自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