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鎮、蘇、松、常(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今其已升遷為副將,實授吳淞鎮總兵官。
後世歷史上,在今年六月份爆發的江南抗清起義中,吳志葵可謂是蘇松常及浙北這一片的主角。
可惜當時江南抗清軍隊雖多,卻互不統屬,亂七八糟,甚至多有內鬥的。
吳志葵先是謀復甦州失敗,後又被清軍逼得和黃蜚一起退往海上,結果跟黃蜚一樣,都被清軍擒住,不降被殺。
陳健在奏報上說,吳志葵個人確實頗為武勇,但江湖習氣頗重,麾下兵馬多為烏合之眾,訓練兵馬及打仗的本事也很一般。
其人憑藉在蘇松常三府的名氣,又持有朱媺娖的旨意,聚合了三萬多兵馬,在汰選後剩下兩萬。
但在陳健看來,其中符合新軍標準的大概只有一萬五。
不過,這些人中到頗有幾名不錯的將領,分別是騎兵把總俞飛熊、崑山守備陳宏勳、南翔都司許龍,江東遊擊朱瑛。
奉旨整兵的第三人則是駐守於蘇州府長江邊福山的副總兵魯之璵。
此人乃是蘇州衛軍戶,世襲千戶,因明末衛所兵逐漸和募營兵混同,魯之璵便累積升遷副總兵。
後世歷史上,魯之璵隨吳志葵攻取蘇州,入城中伏身亡。
根據陳健的奏報,魯之璵麾下原有一萬多人,汰選後只剩五千人。可陳健前往其軍中觀察後,發現真正符合新軍要求的只有三千多人···
待陳健過來,朱媺娖仔細詢問了一些事情,便讓他退去。
她則用手指敲打著御案,琢磨著怎麼整編這些兵馬。
最終,她決定將包括鎮江在內的四府舊官軍整編為兩鎮衛戍軍。
預備以吳志葵、魯之璵分別以副將之職代任這兩鎮衛戍軍的總兵,前提是,兩人能夠順利從南京軍事學校的將官進修班畢業。
所以,朱媺娖最終下達的命令是,讓這四府汰選、整頓後的兵馬都來南京接受整編,同時調兩鎮南京衛戍軍分別鎮守鎮江及吳淞鎮。
鎮江乃是大運河連通長江南北的重要樞紐,極其關鍵,大明原本就一直以上萬兵馬鎮守的,朱媺娖雖然不覺得眼下誰還能打到鎮江來,卻不得不防。
至於吳淞鎮,位於吳淞江口,後世屬於上海,如今卻是在蘇州府東北角,離嘉定縣城不遠,實為防備海上來敵之要地。
所以這裡也是必須駐兵的。
事實上,蘇松常三府需要駐兵防倭(主要指海盜)的地方不少,因此派過去的衛戍軍不會一整鎮兵馬都駐紮一個地方,而是分營駐紮。
至於蘇松常鎮四府舊官軍調來南京後,把總以下的將士都將被打亂重新整編,擇少數精銳充入邊防軍,留兩萬四千人編為兩鎮衛戍軍。
把總以上的將官全部到南京軍事學校進修。
這事若完成,還能達到朱媺娖另一個重要目的——進一步掌控鎮、蘇、淞、常四府。
···
忙碌中,又是幾天時間過去。
這期間成都的拍賣會也結束,透過電報向朱媺娖做了彙報——共獲得205萬石米,800萬兩銀子。
整體看和蘇州府差不多。
主要是因為,成都府有相當部分田地屬於蜀王府;且訊息傳播範圍有限,並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四川富豪、地主都參與進來。
否則的話,成都拍賣會所得應該能超過蘇州一大截。
不過即便只得兩百多萬石米,加上春糧豐收後的稅糧,四川及陝甘、重慶、貴州的軍糧及官用糧食也該無憂了,甚至還能騰出部分支援他省。
看完成都發來的電報,朱媺娖正高興呢,便見守門太監進來道:“啟稟陛下,楊廷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