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鎮、蘇、松、常(第1/2頁)
章節報錯
據朱媺娖綜合各方訊息所得情況,如今南直隸東部的鎮江、常州、蘇州、松江、四府的大明舊官軍主要可分為兩部分。
一為受朝廷任命鎮守當地的官軍,一為清軍南下時從江北淮安、揚州等地敗退過來客居的官軍。
另外還有少數文武官員臨時徵召的義勇。
這一片名義上為明軍的兵馬究竟有多少,朱媺娖至今都不清楚。
只因那些軍頭、官員都不清楚底下有多少兵馬,即便知道也只是個大概——底下隨時有官兵逃跑,又隨時有“新兵”加入,能說出一個清楚的數字就怪了。
好在朱媺娖透過郝光明所查到的後世史料,結合此前所獲得的一些訊息,對這一帶的情況有個粗略的瞭解。
故而在五月份她入主南京城後,就派人到那邊去給有後世史料為其忠誠、能力背書的軍頭、文官下旨,令其聚攏潰散兵馬,根據新軍的標準進行汰選、整頓。
至於整編,則需要等她瞭解這些兵馬及相關將領的真實情況後才會重新下旨。
至六月中旬,朱媺娖派陳健護送盧九德、明史案及“後世寶物”去蘇州,便令他順帶了解這四府兵馬的整頓情況,並進行檢查。
其中,鎮江總兵蔣雲泰麾下原有官兵近兩萬,汰選、整頓之後剩餘一萬二。
鎮江就在應天府邊兒上,離南京城不遠,蔣雲泰顯然對新軍軍制有所瞭解,這才故意留了一萬二的兵馬。
但據陳健上奏,他觀察蔣雲泰軍伍,發現實際符合新軍要求的可能也就五千人,甚至不足五千。
另外蔣雲泰還試圖賄賂他——陳健知道軍中有錦衣衛暗子,哪裡敢受賄?不僅拒絕,還在奏章中言明瞭此事。
看到這裡,朱媺娖直搖頭。
這個蔣雲泰本就上了她的黑名單——後世歷史上,清軍下揚州後渡江與鄭鴻逵發生水戰,鄭鴻逵一戰之後發現略處於劣勢,就直接跑了,蔣雲泰則一刀一槍未動,領全軍降清。
如今又在整軍之中搞小動作,妄圖保有兵力、地位,就怪不得她不客氣了。
“鎮江總兵蔣雲泰整軍不力,賄賂觀軍使,擬旨著軍務院軍法司革職查辦。”朱媺娖對一旁小桌邊辦公的劉淑英道。
“是。”
劉淑英匆匆記錄下了,準備稍後去讓翰林院張家玉或別的翰林擬旨,再拿來給朱媺娖用印。
常州、蘇州、松江三府負責整軍的有三位,分別是荊本徹、吳志葵、魯之璵。
荊本徹字太徽,鎮江府丹陽人,崇禎四年進士。
初為兵部司務(從九品),為溫體仁所惡,罷官。崇禎十七年又被以原官啟用,在弘光朝做到兵部郎中,淮海鎮監軍。
清軍南下,淮安府各路兵馬都是觸之即潰,甚至望風而逃,更有甚者直接投降。
荊本徹本就對淮海鎮兵馬沒什麼影響力,這種情況下就跟著潰退到了崇明島上。
其所監軍的淮海鎮張鵬翼、張士儀兩部直接從海上撤至他們原來所在的浙江。
荊本徹則在崇明島收攏潰兵,觀望形勢。
後世歷史上,荊本徹散盡家財,招募兵勇,聯絡其他抗清將領、官員、志士,在崇明島上建立了弘光朝破滅後的第一個抗清基地。
後加入魯王監國朝廷,為舟山軍閥黃斌卿所殺。
朱媺娖著其轉任軍務院募兵司郎中,暫且負責在崇明島汰選聚集在那裡的潰兵及本地官軍。
荊本徹是有上奏之權的,根據其奏章所言,原聚兵五千餘,汰選之後得兵兩千四百人,不足一營。
而據陳健前往觀察後奏報,荊本徹所選之兵不僅都合格,甚至比軍務院所給標準還高點。
朱媺娖讓荊本徹在募兵司任職,原本也就是試試,如今卻不禁點頭,覺得這人還是能用的。
事實上,後世歷史上荊本徹之所以為黃斌卿所殺,便是因為其練就了數百善射勁卒,為黃斌卿忌憚···
吳志葵,字聖嘉,松江府華亭人。崇禎六年武舉,後遊歷北方,因勇武名傳京師,得江南巡撫張國維推薦入軍隊為金山定波營把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