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的下午,他正好解了鄖陽之困,與荊西分守道徐啟元及王光昌、王光興兄弟會面···

歷史上,吳三桂在1645年春季從潼關一帶撤兵時,順手就利用明朝地官身哄騙了不瞭解外界情況的徐啟元及王家兄弟,讓他們會師剿賊。

結果徐啟元、王光昌領兵到了吳三桂的大營,就被扣下了。

徐啟元不屈而死,王光昌則投降了清軍。

但留守鄖縣的王光興卻並不願意隨大哥王光昌一起降清。

在鄖縣縣城被騙開後,他帶領著部分不願投降清軍的明軍退到了鄖陽府南邊的房縣一帶,展開了抗清活動。

後來匯同部分順軍一直退到湖南,直到二十年後才敗亡。

在這個時空,因李自成被迫在湖北抗擊清軍,也就延遲了清軍接觸鄖陽府困守明軍的機會。

同時,李定國那邊也早就向鄖陽府派來了探子,告知了他們外界的部分情況。

這樣一來,即便三四月間,清軍攻入襄陽府,並向鄖陽府派出了一支偏師,也未能招降這部分困守的明軍。

···

徐啟元、王光興在鄖縣城外見到李定國,又看過了他所帶來的監國諭旨,仍覺得不可思議。

四月份時,一支不足萬人的清軍偏師進入鄖陽府。

雖然其中八旗軍不足千人,且大部分還是漢旗軍,滿洲八旗大概只有一個牛錄的樣子,剩餘的則都是投降清虜不久的明軍或順軍。

可王氏兄弟在野外與之接戰,還是數戰皆敗,最後只能困守鄖縣縣城。

就這,還是王氏兄弟所領軍隊熟悉地理環境的緣故,否則說不定就被清軍直接剿滅了。

因鄖縣縣城地勢比較險要,城牆也在過去兩年中加高、加固了不少。

在加上鄖陽山路艱難,清軍一時運不來紅夷大炮,便只能以圍困為主,並分兵去了鄖西、上津、白河等縣城。

之後清軍自然對徐啟元及王家兄弟極盡勸降之事,開出來的待遇也頗為優厚。

當時,三人已見過李定國派來的幾個探子,只是對公主監國及擊敗張獻忠大軍的事仍懷有疑慮。

可即便如此,三人面仍不為清軍的優厚待遇所動——這裡面,徐啟元這個荊西分守道所起到的作用還是很重要的。

正是受徐啟元這兩年的影響,王家兄弟,尤其是年紀較輕的王光興,才懂了一些家國大義。

另一邊,李定國雖然五月初就從興安州出發來援,但因山路難走,行軍用去不少時間。

後來又為白河清軍所阻,與之交戰,又用去好幾天的時間。

於是直等到兩日前,才率領邊防軍第四鎮來到鄖縣城外。

昨日雙方與城北野地交戰,徐啟元及王家兄弟看得清楚,不過一兩刻,清軍便大敗。

在李定國所領邊防軍的追擊下,最終只有數百八旗兵及一兩千綠營兵逃了出去。

剩餘的六七千人,不是被邊防軍當場斬殺,便是成為了俘虜。

被斬殺的清軍中甚至還有一百多滿洲八旗,兩三百漢軍八旗!

可以說,李定國所領的這支旗號為“大明邊防軍第四鎮”兵馬的精銳程度,令三人大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