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廢武勳散階,解鄖陽之困(第1/2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此時在成都的重要文武官員並不多,其中得到明旨封賞的就更少了,絕大多數人都是被一體封賞,不在電文中列明,將來也不會有單獨的聖旨下發。
其中所受封賞最重的,自然是被朱媺娖視為臂膀的李巖。
其被封為武誠伯,視為武將,加左都督銜。
實際職務則是軍務院督理。
然後便是被朱媺娖立為前輩女性將領(臣子)標榜的秦良玉——其此前已被加封為忠貞侯,此番又被加封為太子少保。
實際職務為成都軍事學校山長,兼軍務院協理。
馬科被封為第六品的輕車都尉,實際職務為禁衛軍第三鎮總兵、加左都督銜,提督成都禁衛軍軍務。
不過,成都這邊還有部分御林軍,又有邊防軍、衛戍軍。
軍權實際是由朱媺姕(實為費珍娥+方正化)與李巖、馬科三方各掌管一部分的。
這些只是必要的制約,並非是擔心誰會謀反。
另外,朱媺娖既然建立了新的功爵制,便將之前的武勳、武散階制度都給廢除了。
一則,新功爵制度將引用了之前的一些武勳稱謂,如雲騎尉、騎都尉,如果不廢除武勳制度,兩者就混淆了。
二則,武勳、武散階早就完全淪為了虛名,甚至到了明末這個時期,文武官員都不怎麼在乎這個虛名了。
且兩者都是與文武官職相對應的,計較起來偏偏又比較複雜,朱媺娖就在郝光明的建議下廢除了武勳、武散階制度。
至於文勳、文散階制度卻是選擇了保留。
一則是文臣更在乎這些,二則是因為文臣要透過戰功封爵太難了。
不過,此番川、渝、陝、貴四省被封賞的文臣加起來也是屈指可數。
被調去南京那邊幾位不算在這裡,被以單獨聖旨封賞的主要有以下幾位——
陝甘總督呂大器,升授資政大夫(散階),賞賜金銀綢緞若干。
其麾下邊防軍第十鎮,及六鎮陝西衛戍軍的將領、士卒也都有封賞。
其中封賞最重的,便是出自李巖同族的衛戍軍總兵李仁,封為騎都尉。
然後便是王復臣被封為雲騎尉,張廣才為恩騎尉。
至於其餘幾個衛戍軍鎮總兵、副將多是如賀珍、白廣恩這等降順又歸明的將領,其原本在大明有勳爵的,如今自然都沒了,若沒有立下相應功勞的,朱媺娖也沒再封,只是象徵性的賞了些銀兩、布匹。
四川這邊,陳君寵在龍文光離開後,由川北參政升任為四川巡撫,升授通奉大夫。
重慶馬乾、貴州詹天顏亦升授通奉大夫,賞金銀綢緞若干。
然後還有幾位獨立領軍的將領——鎮守松番衛的朱化龍被加封太子少保,趙榮貴象徵性賞賜銀布若干。
提督貴州軍務的邊防軍第一鎮總兵劉鎮蕃,封為鄰水縣男。
駐守貴州、重慶的衛戍軍將領、士卒亦有相應封賞。
提督渝北、陝南、鄂西軍務的李定國,則被封為紫陽縣男。
其下各軍將官、士卒同樣有所封賞。
李定國此時並不知道他被封爵的事,甚至不知道朱媺娖於五月二十五日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