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黃闖子獻軍略,曾彥侯說俘虜(第1/2頁)
章節報錯
得知了劉良臣是劉良佐弟弟,黃得功、曾英等人都是一驚。
因為劉良臣降清是崇禎四年的事,且當時只是祖大壽軍中一位遊擊,並不起眼,所以此事大明並沒有人知曉。
畢竟原來的大明連內部情報工作都做不好,更別說獲知外部情報了。
很快,黃得功便道:“劉良佐若真降了清,臣願領兵討伐他!”
朱媺娖點頭,“那靖南伯認為,若劉良佐降清,後續將有何動作?”
“他肯定會南下攻打廬州府。”黃得功自信地道,“攻下廬州往南,便可從無為州沿長江東下,配合多鐸這支清軍主力攻打南京。”
“那靖南伯準備如何應對?”朱媺娖問。
黃得功道:“此前監國派馬得功、丘鉞守合肥,而合肥又是劉良佐南下取廬州府的必攻之地。
以劉良佐之能,即便有五千漢旗軍相助,也未必能那麼快攻下合肥。
因此,臣請監國派駐守六安的田雄領軍逆長江而上,由水路從南支援合肥。
臣則領兵坐水師舟船沿運河北上,先收復淮安府治山陽,以及清河,再由洪澤湖入淮河。
之後沿淮河而上收復泗州、盱眙、臨淮、鳳陽、壽州,由此包抄劉良佐後路,必能將其全殲!”
黃得功作為江北四鎮中最能打的,又是明末名將之一,自然不是隻有勇力,軍略方面也是可以的。
歷史上,他先是和黃斐在荻港一帶破左良玉部幾十萬大軍。
後來劉良佐領清軍南下,黃得功又直接滅了其前鋒一兩萬人,因大意才中箭身死,否則弘光帝真沒那麼容易完蛋。
同時,黃得功麾下田雄、馬得功等人也並非不能打——這幾人不論是在黃得功麾下,還是歷史上降清後,都是頗為能打的。
另一邊,劉良佐即便降清,跟南明打仗也是屢屢失敗,麾下更未曾出過類似馬得功這種“清初名將”。
由此足見劉良佐部戰鬥力之低下。
所以,黃得功才說出了這般出兵策略。
朱媺娖聽了點頭,道:“靖南伯的軍略確實不錯,不過穩妥起見,本宮可發電報給湖廣巡撫堵胤錫,讓他派一兩鎮兵馬由黃州府進入廬州府。
一則可作為支援,二則也能堵住劉良佐西邊的退路。靖南伯以為如何?”
黃得功聽了一愣。
他是知道電臺存在的,只是思維慣性下,才忘記了利用電臺傳訊的便利。
否則的話,他自然不會留下西邊這個大漏洞。
回過神來,他便由衷讚道:“監國英明,若湖廣那邊能出一支偏師,正好可補全臣軍略中的缺漏。”
“那針對劉良佐部的佈置就這麼辦吧。”拍板下了決定,朱媺娖又問:“準塔誰願意去對付?”
“臣願往!”
曾英、楊展、艾能奇三人同時出列道。
劉文秀明顯對這件事不感興趣,但見此也跟著站了出來,請戰。
朱媺娖微笑,道:“那便由楊展領邊防軍第二鎮前去吧。”
“臣領命!”楊展喜滋滋地應了。
在場這些將軍中,就他年齡最大,可官職卻一般,立功執行可是熱切得很。
曾英又出聲道:“監國,臣願領兵北上克復徐州!”
“可以。”朱媺娖先點頭,“但也不必太過著急——可讓艾能奇率領禁衛軍第五鎮先隨靖南伯北上克復淮安。
而後分兵,由艾能奇沿黃河向東,收服黃河最下游的安東等地。
曾英則暫時留在揚州,整編揚州守軍、民勇及綠營軍俘虜,編出兩鎮兵馬。
一鎮可以劉肇基為總兵官,另一鎮以馬應魁為副將,暫代總兵之職。
整編完成後,你再攜帶這兩鎮兵馬北上。
嗯,本宮便任你為提督徐淮軍務,統領包括禁衛軍第五鎮在內的四鎮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