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大的要來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段正明正想說,李小天卻搶在前頭開口道:
“諸位大師,這大輪明王鳩摩智此來天龍寺,乃是圖謀本寺鎮寺之寶《六脈神劍經》。若巧取不得便要豪奪,這明王佛學精湛,身為出家人熾念太盛,計較於武功勝敗。想要習得大理絕學,無敵於世。”
眾僧面有異色,向段正明通報時,情報也未嘗見得這般詳細。這後生又是哪裡得知的這許多事了?
本相開口道:“施主見識遼遠,是來助我等退敵的,那很好,我等...”
“不然!這大輪明王鳩摩智武功高超,又有心術,諸高僧乃是出家人,不懂許多口舌爭辯。在下在此斗膽請各位,為晚輩剃度,再傳晚輩那‘一陽指’絕學,助天龍寺化險為夷!”
原來,段正明早早就下定了決心,要在天龍寺之戰中,出家為僧,而李小天此前與他耳語,就是要替他出家的意思。
他此言一出,眾人皺眉。這一陽指向來是大理家傳武功,絕不外傳與人,在座諸位均是昔日裡段氏長輩出家為僧的。只有李小天不姓段而姓李,若要傳他武功,便是破了這多年來的規矩。可聽他言語,似乎對這大輪明王頗有了解,而且,做臣子的為做君主的擋災擋難,這份忠心實在也無可指摘。
眾僧人面面相覷,拿不定個主意。而枯榮大師卻冷冷發話道:
“我大理段氏這‘一陽指’絕學,從來傳段氏子弟而不傳外人,今日裡若聽信你黃口小兒信口開河,就乖乖將這武功傳了給你。外人得知,恐要說我段氏無人了!”
枯榮一反高僧常態,這時說出的話是既刻薄又自大。四名僧人心裡不是滋味。
李小天準備做好,見招拆招,道:“凡武功者,無非除暴安良、行俠仗義。晚輩生在俗世,不通佛性,只明白大敵當前,孰輕孰重的理。那大輪明王詭計多端,此來天龍寺,已是做好了萬全準備,談清了寺中虛實,若是他走投無路,難保不會對陛下下手。做臣子的,怎能允許有這等事端?”
枯榮大師卻還是不肯鬆口,潑冷水道:“那依你的意思,鳩摩智身為佛門高僧,學去我大理六脈神劍是為禍人間。而你一個黃口小兒,學去一陽指便是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了?”
李小天心裡直想罵娘,誰說和尚不善言談的?捏媽的,枯榮這功力放到孫吧少說也是個半步黃牌了。
但一陽指觸手可及,怎麼能到這兒就駐足不前了?李小天下定決心,道:“這吐蕃高僧,自有佛法高明,可身在這婆娑世界,誰曾說遁入空門之人個個便心誠向佛,而俗世中人又個個六根不淨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這時濟公還未出世,李小天又偷了他的話,但生在前頭,你的話就是我的了。米線低是這樣子的。
他這話驚世駭俗,眾僧聽在耳裡,面有慚色,只覺得整日價的吃齋唸佛,對於佛祖的感悟竟不及一個歲數閱歷都不如己的一個後生。段正明聽在耳裡,瞧李小天的目光已是從信任變為了敬仰。
枯榮聽到了這番話,也連連點頭,讚賞地道:“善哉善哉!連過老衲兩次試探,李施主真有如此慧根,千年難遇!李施主,你且過來,老衲為你剃度。”
李小天走了上去,規矩俯身,枯榮單手探出,搭在他腦袋上,運枯禪功,道個偈語:
“三千世界,生死剝離。八萬苦業,因果不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著!”
話畢抬手,李小天一頭烏髮也應聲脫落。頭光禿禿的,露出青色的頭皮。
“入我門下,法號本念。”枯榮大師道。
李小天哭笑不得,一邊兒想這下回到現世也能囤房子炒地皮了,另一邊兒想自己長得本來就挺難為情的,再剃個光頭真是醜沒邊了,要是拿自拍發帖估計不少人得儲存下來當傳世經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