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天即日便在天龍寺中住下,改扮做僧人,枯榮親傳他一陽指。各僧也都不敢懈怠,勤勉習武,只等鳩摩智前來。

一陽指不同於降龍十八掌,無法速成,其運力發力的法門精妙無比。一陽指力的修煉更講究的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饒是李小天這等天賦機遇,想修煉出最純正的一陽指力,也非得十年八載不可。

好在眼下北冥神功護體,李小天只需學會基本法門,便可驅使北冥真氣化作指力了。不到一月功夫,他那一陽指竟也學得頗有氣象,在北冥真氣加持下功力小勝本因方丈,只是在枯榮這種行家眼裡,一眼勘破便了。

如此又過了幾日,這天正午之時,李小天正在庭院無人處暗走凌波微步練習,正練得酣暢。同時邊練武邊想:

“這些日子我沒教授段譽武功,不知道他傷勢如何?少林寺又怎麼樣了,那黑影究竟是誰...”

寺中的日子每日除了吃齋唸佛就是練武,李小天雖然落髮,心卻嚮往著寺門外的花花世界。想自己還有那麼多事沒來得及做,凡心蠢動。

正天馬行空的做著想象。驀地裡,李小天竟聞到一陣不知何所起的淡淡梵香味兒,耳邊隱有佛號聲陣陣傳來。李小天心中一凝,暗叫不好,便跑回摩尼堂。

他剛將摩尼堂的門搡開,想要通報。卻見本字輩眾高僧已然打坐入定,同時留出一個蒲團空著,李小天也就瞭然,輕手輕腳地走上前去,自然地打坐在那蒲團上,雙眼微閉,等待強敵來臨:

不過多時,門被輕輕推開。

李小天的心也隨之提到嗓子眼。

來人腳步輕盈,走到燭光通明處,李小天才得以瞧見他模樣:

正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番僧。其寶相莊嚴,布衣芒鞋,手掣念珠,頗具高僧氣度,令人心生親切。

這,便是大輪明王鳩摩智了。李小天心想。

鳩摩智雖來自吐蕃偏疆,卻禮數備至,雙手合什欠身,道一聲:

“叨擾諸位修行了,小僧雪山大輪寺鳩摩智,見過天龍寺眾同參。”

“阿彌陀佛。”本字輩眾人向他還禮,李小天也效仿之。

鳩摩智一禮行畢,旋即輕輕拍手。門外又擠進兩個豹頭環眼的漢子,二人齊提一隻箱子,放在地上,又退到門口了。

“看來這裡頭就是慕容博手抄的少林七十二絕技了,鳩摩智要用它來交換六脈神劍。”李小天瞧著箱子,兀自心想。

本因方丈瞧鳩摩智這樣,不解其意,道:“明王此番,所為何意?”

鳩摩智道:“此番說來話長,盼眾位高僧容小僧細細言之。小僧昔日裡,曾有一至交,乃是大宋姑蘇人氏,複姓慕容。”

本相變色道:“可是那‘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姑蘇慕容麼?”

“正是,這位慕容先生,單名一個‘博’字。天下間武功無所不窺,無所不精。小僧蒙其指點數日,生平疑義,頗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相贈武學寶笈,深情厚誼,莫敢或忘。誰料天妒英才,慕容先生竟倉促往生了,小僧有一不情之請,望眾長老慈悲!”

鳩摩智說到動情之處,忍不住淚灑僧衣。眾僧本性良善,不知鳩摩智真實面目。還道他當真是重情重義,只有李小天看著這一幕,暗暗冷笑。

本因方丈開口道:“阿彌陀佛,明王請講。”

鳩摩智擦一把淚,將那櫃子啟封,取出裡面所藏的武學典籍來,道:

“昔日與慕容先生講武論劍,慕容先生深信大理天龍寺‘六脈神劍’為天下萬般劍法第一,恨未得見,引為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