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大的要來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段正明聽完他一席話語,面色凝重、緘默不言,保持這樣大抵有一盞茶功夫。末了,輕輕搖頭,道:
“不行...那吐蕃高僧的武功何等路數,又有多少功力。我等一概不知,何況這天龍寺與我大理段氏關係匪淺,於情於理,也該是我這個做皇帝來做表率,怎好連累外人?小天,你的好意...”
李小天沒等他說出拒絕的話,就抱拳垂首,恭敬道:“陛下乃是一國至尊,萬萬不可以身犯險,這事兒還是讓做臣子的代勞。那番僧,在下曾與他打過交道。”
段正明來了興趣,道:“小天,想不到你這般歲數,卻已有這等的閱歷!”
李小天笑道:“請陛下領臣往天龍寺一敘,臣有幾招妙計,要同枯榮大師言講。”
枯榮長老在天龍寺中輩份最高,面壁已數十年,精修枯禪。別說是段正明這等一國之君,就是在天龍寺中同吃住的眾僧也沒見過他廬山真面目,只道他早已圓寂。這時聽李小天說起這位多年來杳無聲息的高僧,段正明大為訝異,道:
“小天你的意思是...”
李小天通讀原著,什麼都知道。卻要裝神弄鬼,當下也效僧人,有模有樣地行個單手禮,道:“阿彌陀佛,不可說,不可說!”
段正明瞧著眼前這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欽佩、好奇、疑惑,種種情緒都聚到了一處。但眼下還是決定倚仗於他,道:“好,咱們這就上天龍寺,去尋枯榮長老。”話畢就攜了李小天去,二人出正屋後,宰夏和餘師爺帶著下人紛紛歡送。
段正明帶著李小天尋到了天龍寺,這天龍寺雖地處南疆,卻是座真正的佛門寶剎。
此寺修築於唐開元年間,至今已三百多年。本名是喚做崇聖寺的,但百姓叫慣了“天龍寺”,不願再改口。便就以天龍寺的名分傳下來了。有史料記述:“基方七里,為屋八百九十間,佛一萬一千四百尊,用銅四萬五千五百五十斛”,其莊嚴恢弘,可見一斑。
二人剛到寺門。就見有兩個沙彌正在清掃門前臺階,見有人來訪,都停了手下活計,恭敬地道:“請問陛下來此何事?”
段正明常來天龍寺禮佛燒香,是以這兩個小沙彌瞧見他並不敬畏。段正明雙手合什,道:“想求見本因方丈,請兩位小師傅代為轉告。”
一小沙彌領命去了,不多時就回來,道:“方丈有言,請陛下到摩尼堂中一敘。”說著讓開了一條通路。
“有勞,有勞。”段正明帶著李小天,穿了寺門,當下來到摩尼堂門口,見大門緊閉,便輕輕叩之,朗聲道:
“擾諸位高僧清修,大理段氏俗家子弟正明攜大理三軍總教頭李小天求見!”
“進。”這一聲簡促而有力,便如銅磬。
段正明推門入內,只見五個蒲團齊齊擺在地上,四僧面北而坐,右側一僧卻是面南而坐,背對眾人。這對段正明來說是有些新鮮的,可李小天就不盡然了,憶起原著語句,雙手合什,恭敬道:
“晚輩李小天,參見前輩大師。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反正鳩摩智這會兒還沒到,我先把他臺詞搶了給自己臉上貼貼金。”李小天這樣想。
四僧連帶著段正明都不解他話中意思,只有那面南僧人開口道:
“不入佛門,卻有佛心,善哉善哉!正明,這位俗家子弟,還請你介紹下吧!”
這說話僧人聲音滄桑但有中氣,便如不老蒼松,聯想此前李小天所語,段正明已然明白怎麼回事,便拜伏在地,道:“晚輩見過枯榮長老!”而後,先將本字輩眾高僧本因、本相、本觀、本參和枯榮大師介紹給李小天,又將李小天介紹給眾僧。言語中提及到他智勇過人又對段譽有搭救之恩。
本因向李小天合什行禮,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善哉善哉。正明,你帶這位李施主來此,所欲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