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如此一來整個中條山——王屋山防線就被一切為二,並且清軍還能威脅到黃河沿線,這到底有些不美。

不過河洛的安全處暫時還沒有發現誰個要迫不及待的跳反。

可要等到大批的清軍馬隊殺到黃河一線了呢?

張集鎮一戰被騎兵團殺敗的只是清軍馬隊中的一部分,從整體上看,他們數量要比陳軍騎兵多的太多了。

只要不去對著城池死磕硬碰,那一支支馬隊穿梭在黃河以北遼闊的平原上,陳軍根本就奈何不了他們。

到時候中原的人心是否會震動呢?畢竟天底下為財而死的人多了去了,四九年投果軍的還大有人在呢,何況是眼下?

千萬別對人的智商報以信心。

就在張集鎮傳來捷報的時候,滄州打通水路一事也徹底失敗了。

大批清軍馬隊的殺到,讓陳軍的水路疏通工作只能告罷。否則呼嘯而來的馬隊絕對能把兩岸作業的打撈人員給砍殺精光的。

這也就意味著陳軍在津門的攻勢根本不能持久,除非趙亮現在就亮出自己的底牌。

……

三岔口位於津門城池的西北方。

其東側就是一條直道一樣的海河了。

為運河與海河的交匯處就是三岔口,從那裡再往東南一點就是津門城池。

也所以津門城池西、北兩面臨水就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了,而東面呢,因為海河在那裡打了個彎的緣故,其城池的東北方向也是鄰水的。只有南部和東南部不臨水,但也跟後世那一片沃野平原大大不同。

這時候的津南和津東,那還是一處水窪接著一處水窪,一片泥沼接著連著一片泥沼呢。

就是到了清末,津門城南低窪,還有幾個大水窪沒有排幹。

因為地勢低,不僅海潮氾濫時會倒卷倒衝,就是海河一旦多水,也常常淹沒兩岸。

從津門到渤海入海口的足足有六七十里地,卻並不見太多的良田,原因就在於此。

趙亮初見了津門地理地勢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根本沒想到現如今的津門與後世的津門差距竟如此之大。

這般的地理地勢,當河水未曾封凍之前, 防守禦敵簡直不要太有利。

像現在,城南和城東根本無法展開攻勢,然後城北也不能打。

津門的城北就是海河的北岸。有海河作為防護,這叫陳軍怎麼進攻?那麼寬的一道大河呢。

趙亮只能派兵從津門城的西南方向鋪展攻勢。

而清軍的重點部署方向就也正好是那裡。

這還叫趙亮能如何呢?

“大王!”

蕭娘子的聲音響起在了趙亮耳邊。

端著一碗湯圓的蕭娘子直接走了進來。

在趙家起兵之後,蕭娘子的最新身份就是趙家的膳食總管。

這次趙亮出兵,蕭娘子更是受了趙奶奶的命,跟在軍中總理趙亮的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