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朱濆一直到死也沒有向外跨出過一步。

可現在他聽趙亮這麼一說,心中卻是猛的一動。

向南洋發展?!

這倒真不是不可以考慮。

雖然他從沒有涉及過,但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嗎?

閩地的海運從本質上來說是分對內對外兩大版塊的,對內就是指國內的海運,基本上向北不越過長江,向南不越過大員。

就是江浙、八閩、粵東和桂西東部。

而對外版塊指的就是跑南洋了。那範疇比對內要大上很多,不管是呂宋還是爪窪、馬來,再或是暹羅、安南、婆羅洲、高棉、亞齊等國,當然也少不了琉球和日本。

都在後者範疇之中。

朱濆此前混跡的是對內這一塊,跟對外版塊沒啥大的聯絡。

可他也聽說過跑南洋是多麼的賺錢,一船貨拉過去,換回的就是半船銀子。雖然伴隨著利潤的豐厚,危險也會隨之加深許多。

可下海的人豈有怕危險的?

只是跑南洋的海船需要比跑國內海貿的商賈更深更大的背景。

因為滿清有過一道禁令,出海的船隻是不準攜帶過多武器的。

康熙三十三年時就下過聖諭,嚴禁中國出海商船攜帶武器。到了康熙五十九年時又重申一遍:“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軍器概行禁止攜帶,如地官不嚴查禁止,致商船仍行私帶者,照失察鳥槍例罰俸一年。”

直到雍正六年時這項規定才有所放寬,但仍規定“鳥槍不得過八杆,腰刀不得過十把,弓箭不得過十副,火藥不得過二十斤”。

雍正八年再進行放寬,可每船帶炮也不得過二門,火藥不得過三十斤。

這是叫海商們出洋後等著被人打劫麼?

那點輕微的防衛力,他們連南海的六旗幫都不是對手,如果在海上遇到西方艦船,更是除了束手待斃坐遭行劫外,別無其他選擇。

以至於早期的一名英國船長就這樣評價過中國商船:“一隻帆船上的小艇都可以毫無困難地對它們進行搶劫。”

所以吃過虧的中國海商們只能用盤外招,也必須用盤外招了。

他們一是喜歡集團行動,這樣人多就好有個照應;二就是行賄地方官員,私下裡多多配置槍炮於海船上。

而這些就都是需要有大背景、大投入的。

以趙亮現如今的背景,朱濆當然是能去搞一把的。關係他有,銀子他手頭也不缺,甚至連紅單船這種活力威猛的好船他都有現成的。

朱濆具備所有往外走的條件,之前他只是沒那麼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