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濆是閩地本省人士,他爹也是當地海運上的一個頭首,本來就有根基,現寨利用自己的優勢——手中有糧,自然飛快的就漳泉等地的沿海商民發展出了密切的關係。

雙方的配合可以說是親密無間。

每次交易,兩邊都事前約定好時間地點,用小船駁貨到掛有標誌在桅杆的海船上,以便躲開餉關的水上巡緝。

朱濆一手把閩地缺乏的糧食賣給沿海的商民,一手又從他們那裡採購當地的土特產和運銷轉售外來商品。

那隻要不被緝私的軍兵抓住,就不可能賺不到錢。

而且錢可通神也,很多當地官兵與朱濆也有交往,名義上是在緝私,實是夥同朱濆販運互利。

但這種就只是小打小鬧。

那些飄在水上的緝私清兵只是閻王殿前的小鬼兒,別看話說的好聽,什麼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豈不聞還有另一句話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當?

朱濆的船幫‘實力’一般的時候,那還入不了上頭一些大人物的眼,他自然只需要把一些小鬼兒打發了就ok。

可當朱濆的力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的存在對當地舊有利益集團就是一巨大的衝擊,這些人動用官面上的力量後,閻王爺發話下來,小鬼們豈能不聽?

哪怕只是睜隻眼閉隻眼,那對朱濆的發展都是一沉重影響。

可現在趙亮的出現就全然改變了這些,都能直接的說,朱濆再不可能成為歷史上的鎮海王了。

對於此中內情熟悉於心的朱濆,見到趙亮的時候可不就畢恭畢敬?

“我沒去過閩地,跟福州城內的那些大人物也沒有太大的交際,對閩地當地的商賈士紳更沒有太多的瞭解,可我覺得你心中應該有譜的?”

“說說看,你覺得自己發展到甚個地步了就會碰到紅線了?”

和珅的臉面再大,閩省也不可能放任朱濆實力無限增長,這怎麼都要有一條紅線。

“海船百十艘上下。”朱濆立馬給出了一個數字。

中式帆船所需的船員數量遠不如西式帆船來的多,但一艘船除了被要航行,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自衛力量,所以一艘船上怎麼也要有三四十人在。

如此的百十艘海船,再加上一些配套、留守和預備人員,四千人甚至都不夠!這在閩地已經很強大很強大的了。

而朱濆在得到了趙亮的注資之後,也已經開始淘汰一些舊船小船,更換新船大船,甚至都購入了多艘老閘船。

老閘船也就是紅單船,一種中西相結合的船隻。

早在明朝時候,在澳門獲得居留權的葡萄牙人,就大量使用中國帆船展開中國和東南亞的區域貿易。在實際的使用中葡萄牙人發現中國帆船雖然有便於操縱和所需人力少的優點,可也存在著船體單薄,行駛不夠靈活,不如西式帆船能夠抵禦風浪和海盜襲擊等缺陷。但西式帆船單艘造價高昂,且操縱之需要大量熟練水手操作帆索,成本太過巨大。於是,葡萄牙人就將西式帆船的長舷展比船身,與中式帆船的硬帆結合起來,發明了一種兼有中西帆船優點的新式帆船,閩粵之人稱之為老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