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宮之西,渭水南岸的一處土塬上。

扶蘇的2.0版四輪馬車,在六匹純黑色,通體沒有一根雜毛的高頭大馬牽引下,緩緩駛來。

“警——”

隨著一名中郎的高呼,兩行身穿鐵甲的郎騎們迅速組成了一個陛道。

扶蘇開啟車門,踩著小凳子走下,首先感受到的是迎面而來的熱浪。

入冬你頻頻失敗,入夏你倒是一發入魂……扶蘇擦了擦額頭上沁出的細汗,踱著方步向前走去。

今天他來的這個地方,是咸陽城的二十二處官倉之一,裡面儲存的糧食,主要用於章臺宮和藍田大營的駐軍食用。

《禮記·王制》中所說,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

扶蘇到來之前,其實一直擔心會出現‘火龍燒倉’的事情,所以早在一月前,就已經派人暗暗盯著這個官倉,然後才宣佈的視察倉儲的詔命。

現在看來,倒是他多慮了。

“參加陛下!”

治粟內史鄭國帶著太倉令急趨上前,拱手而拜。

扶蘇略微點頭,徑直向內走去。

“朕這是第一次來這裡,你這個‘主人’不為朕介紹一下嗎?”

太倉令笑道:“臣不過是陛下的守門之犬罷了,當不得主人二字……”

他停頓了一下,指著遠處的糧囤說道:“陛下,這裡是咸陽二十二倉之一的廣通倉,倉儲規模僅次於咸陽城中的永定倉。”

“倉庫中的糧食,多是沿渭水,從雍縣、陳倉縣運來。”

“此倉東西長兩千六百尺(秦尺),南北寬三千兩百尺,共有地下圓倉兩百六十座,每窖可容糧八千石。”

不愧是天府之國……扶蘇微微點頭,向他詢問道:“現在糧庫中還有多少存糧?”

太倉令想了一下,篤定的回答道:“因為征討羌人之戰用的此倉存糧,再加上陛下之前開啟平糶令,所以糧庫中還有糧囤七十二。”

72*8000,也就是說存糧共有五十七萬石糧食,考慮到存放的糧食需要研磨舂掉外殼,一石粟米舂完,大約還有六鬥,也就是說有百分之四十的損耗,那麼精糧在三十四萬石以上,保守按每人每月兩石糧食……穩了……扶蘇拍了拍太倉令的肩膀:

“軍無糧不行,太倉令排程有方,功不可沒!”

太倉令口稱不敢,低頭拱手而拜。

扶蘇轉過頭,看著顫巍巍的鄭國說道:“今年夏糧收穫之後,優先保障廣通倉的存糧!”

畢竟這裡靠近渭水,方便將糧食順流而下,轉運到函谷關一帶。

鄭國點點頭,讓一名隨從的小吏在尺牘上寫下扶蘇的詔命。

他呵呵笑著說道:“年老了,腦子不太好用了……”

年老了到是主動告老還鄉啊,佔著茅坑不拉屎……扶蘇心中吐槽,其實他一直想把鄭國換下來,但這老頭滑溜的跟條鯰魚一樣,而且本職工作也始終完成的很好,尤其是你想要尋點小錯,把他換下來的時候,他總能上一道很有見地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