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普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作為在一群閹人中脫穎而出的宦者令,這樣的眼力勁還是有的。
扶蘇將自己收繳戍卒田土,在新拓之地予以置換,並且免租稅,發房舍、免費使用駑馬、農具等意見寫了上去。
“送到左丞相府,讓他們議一議。”
扶蘇將竹簡遞出後,繼續閉目凝神。
屯田的事情就這樣了,只要他們原意用家鄉的田置換,可以多給一些。
不僅可以讓戍卒屯田,還可以在中原各郡遷移一些人過去。
畢竟秦滅六國摧枯拉朽,所以並沒有造成太多的動盪,人口數量經過了這些年修養,後世裡晉、冀、魯、豫、皖五省的範圍內,幾乎聚集了秦國一半以上的人口。
土狹而民眾。
為此,始皇帝的做法是大興土木,用徭役來消耗掉過多的人口。
於是,留給扶蘇的就是一個一點就著的火藥桶……
扶蘇晃了晃頭,將耳邊隱約傳來的狐鳴之聲驅散,下定決心要把中原的人口遷往湟中。
不過要以張榜的方式,明示天下,告知他們在拓荒時會遇到的困難,以及朝廷的優惠政策。
這樣就避免了別有用心的人,去歪曲他的意思。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啊呸!
《徭律》上寫的很清楚,御中徵發,乏弗行,貲[zī]二甲(罰兩幅鎧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當眾罵);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
並且還有備註,如果是因為客觀原因,導致路上耽擱,只要說明情況,就不會處罰!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要處死,也是幾個領頭的軍吏領罪,沒有一下子處死幾百戍卒這麼變態!
即便是那個魚唇的歐豆豆瞎搞,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裡,什麼樣的傳播速度和效率,才能在短短的幾個月內,讓陳勝吳廣這樣的人也瞭解新法啊!
所以普法之路,任重而道遠!
不過他早就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天了,所以在籌備造紙作坊的時候,就已經讓將作少府雕刻用於印刷秦律的模板了。
之所以沒有使用活字印刷,而是採用雕版印刷。
一是因為這時候的墨水附著效能不佳,二來則是雕版可以長期儲存,便於大規模印刷。
畢竟在他的計劃中,就像是後世裡朱元璋推廣《大誥》一樣,要讓每家每戶都有一本。
成本價出售,擁有者可以免除一次較輕的處罰,比如耐刑(強制刮掉鬍鬚)。
都說秦法嚴苛,動輒得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秦法過於細緻,而大多數都是文盲的六國平民,不知道自己怎麼就犯了法。
推廣秦律之後,一則可提高識字率,二來也可以讓民眾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是法律禁止的。
這就避免了不教而誅的問題。
ps:感謝‘書友1505……2504’、‘書友1605……3315’、‘雨後八棵樹’的月票!
ps1:“使黔首自實田”的解法,來自於《從雲夢秦簡看秦的國有制經濟》。作者,楊師群。
ps2:有關‘失期當斬’這一條,到底是徭律還是軍律,我個人覺得應該再等等,萬一扶蘇埋的秦簡被挖出來了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