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曹軍的炮兵是不是有些多啊?探哨是怎麼探的?這至少是一個曹軍炮兵校的火力了吧?這麼大的一隊炮兵,探哨不可能看不見吧?

王偏將由於戰事不利,已經失去了思考能力。他習慣性的向後面的中軍看去,若是韓/猛在此,一定已經下達最合適的命令了。

但…

中軍怎麼往後退了?!

“袁據!老子XXXX!”

王垕當然也看到了袁軍本陣後退,立刻下令:“全軍,三排列陣,前進。”

三面紅旗升起,曹軍開始向前行進。三部曹軍在前進的過程中迅速變陣,逐漸由三部九排變成了一部三排,士兵之間的間隙幾乎消失,整體陣型也更加緊密。

陣型轉換完成的一瞬間,王垕躍馬奔跑至陣型前方。他拔出腰刀,指著漸漸遠去的袁軍主將旗幟:“諸君,隨我衝鋒!”

這時趙撲從腰間解下一個拴著紅繩的軍號。這是王垕發明的一種銅製樂器,音域較窄,但聲音激昂、響亮,在混亂的戰場上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嘟嘟嘟~嘟嘟嘟嘟~”

魯厄精神一震,不等百將的命令就大喊:“衝鋒號響了,全體上刺刀。”

和魯厄一般,這些接受過基礎小學教育的什長、伍長都大喊著催促身邊士兵給火統裝上刺刀。

士兵們從腰間刀鞘中拔出刺刀,將其安裝在火統上。

刺刀的刀尖呈三稜狀,三面開刃,刃上還開有放血槽,尾部是一個掛鉤,能將刺刀掛在火統前端而不影響發射鉛彈。

王垕當然不會玩單騎衝鋒的戲碼,他耐心等待曹軍士兵裝備好刺刀,這才打馬向著袁軍方向挺進。

曹軍士兵開始衝鋒,王垕便順勢從側面繞到了曹軍士兵的身後。王垕的親兵也跟隨他回到戰陣後方。劉江本想玩單騎衝陣,但被王垕提早看出他的想法,命馬趨、王向兩人一左一右將他夾著退了回來。

“父親,為何不讓我衝陣?”

劉江稚嫩的面孔上滿是不忿。

王垕指著加速前進曹軍兵線:“因為武將依靠勇武就能闖出一片天地的時代結束了。”

王偏將看著在奔跑中還能保持佇列完整的曹軍陷入了絕望。這根本不是什麼弱旅,這是曹軍最精銳的軍隊。他們手中持著能發射無形箭矢的武器,武器上帶著的古怪刀鋒能夠輕易扎破袁軍普通士兵的兩層皮甲。何況這些曹軍士兵還會使用手榴彈作為輔助攻擊。

袁軍士兵本就士氣一般,見到騎兵的慘劇後已發生動搖,現在被曹軍士兵一衝直接崩潰。

遠處山頭上還有數量不明的曹軍炮兵在向著袁軍兩翼側面開炮,限制袁軍撤退的方向。

王偏將混在士兵中逃了一陣,但後退的路線全都被己方士兵攔住,眼看著曹軍越追越近,最後只能下令士兵將旗幟方向,扔下武器,向曹軍投降。

王垕命令士兵收繳俘虜,對身邊假子劉江道:“江兒,你不是還不服嗎?我把親衛隊交給你,你去追擊逃跑的袁軍主將。但記住,若敵軍還有戰鬥意志,不許你接戰,且只許你追到宜陽城下,告訴城內守軍,援軍來了。”

劉江大喜,領命後神氣的向馬趨、王向道:“你們還不跟我來。”

王垕的親衛全是騎兵,人數足有百人。頭領是趙撲,副頭領是馬趨、王向。趙撲帶著一什人馬留下保護王垕,馬趨、王向跟著劉江去追擊逃跑的袁據。

待劉江領著不到百人的親衛隊離去,趙撲來到王垕身邊:“不怕江少爺出事嗎?”

王垕心寬的笑了起來:“沒事,江兒身邊有十名匈奴勇士,性命無憂。再說雛鷹想要展翅,老鷹就不能在身後干涉太多,總得給孩子飛行的機會吧。”

————

三國小知識:

19世紀80年代後期,早期的迫擊炮從臼炮演變來,它能夠發射球形彈丸。而由於迫擊炮的彈道是曲線,它可以用於對付較為隱蔽的目標。隨著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促使軍工科技大發展,迫擊炮的威力也增加了很多。到了現代,小小的迫擊炮也能在戰場上起到極大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