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烈扶著迫擊炮的炮管,眼睛緊盯著左右分開的袁軍步兵。

“野戰炮目標左側敵軍,自由射擊,你們自己判斷射擊時機。迫擊炮跟隨我的動作,等我射了你們再射,三連發,射擊角度依次為四十七二,六十。動作要快,一定要控制住敵軍兩翼步兵,不讓他們干擾到我軍主力。”

命令傳遞下去,兩百炮兵動了起來。

野戰炮雖然有輪子,但在射擊前需要展開陣地,還是多有不便。不過洪烈早就設計了炮擊戰術,陣地也安頓妥當,所以負責野戰炮的六十名士兵只要填裝火藥、炮彈,開啟火門,裝上火繩就算是完成了全部準備工作。

迫擊炮的數量要多一些,但迫擊炮的威力大家是都知道的,除非他敢在今天逆風的情況的下使用白磷彈,否則就靠那些大號禮/花彈對如今早就習慣了曹軍炮擊的袁軍造不成太大威脅。

不過洪烈可不是那麼容易放棄的人。迫擊炮確實威力不足,十二門的數量也確實有點少。那就用技術來抵抗火力的不足吧。

所謂的“三連射”正是隻有新軍火炮兵才能熟練使用的一種迫擊炮射擊技巧一組的迫擊炮小隊,士兵之間依靠默契的配合,在幾個的呼吸時間內就可以連續的發射出炮彈。

目前新軍六校炮兵之中每個使用迫擊炮的小隊都能使用出三連射,一些技術高的小隊還能使出四連射射、六連射。這就給了洪烈以十二門迫擊炮封鎖袁軍行進路線的可能。

袁軍更近了,衝的最快的騎兵已經突入曹軍前部百步之內,一紅兩綠的抬槍旗也高高掛起。

不過袁軍兩翼的步兵還在後面慢慢挪動。其實以曹軍的小口徑野戰炮已經能打到袁軍左翼,但迫擊炮的射程有限,中軍也沒有接戰。若是提早開炮被袁軍發現他們這個炮兵陣地,他們這些炮兵又沒有外援,屆時袁軍來襲他們只能倉皇轉移,到那時中軍很可能無法抗下袁軍的進攻。所以負責野戰炮的百將在等待最好的機會。

好機會馬上就來了。

曹軍在袁軍騎兵進入三十步範圍開槍,前部六百名士兵以三排佇列連環射擊了三輪,用時總共才只有十幾個彈指。

三輪射擊之後,曹軍前部在校尉劉江的帶領下全體後退,他們越過了中部和後部,成為新的後部,而中部成為了前部,後部成為了中部。

整個曹軍火統兵前部只在袁軍騎士的第一輪衝擊中戰死不人,且大多是中手/弩的流矢而死。

袁軍騎兵遭受重創,竟好似失去指揮,一小部分騎兵進退失據,還有一些逃跑者。不過大部分騎兵還是繼續前進,但他們很快又遭受到中部曹軍的三輪三連射的攻擊攻擊,大量騎兵再次倒了下去。

而後中部曹軍如同之前的前軍一般開始後退,直到戰陣之後才重新排列隊形。後部曹軍六百名火統兵再次頂上來開始發射鉛彈。

袁軍兩千騎兵此時還能夠站立者已經不,這些騎兵徹底崩潰向後方逃去。

袁軍左右兩翼的步兵剛剛摸到曹軍後部陣前百步的位置,但他們對己方騎兵莫名其妙的失敗感到懼怕,竟也停下了腳步。

就在這時,洪烈下令迫擊炮開火,四門野戰炮也一齊開始發射炮彈。

野戰炮發射的是子母彈,大量散落的小型炮彈在重力的作用下將袁軍士兵撕成碎片。而那些小型炮彈在擊穿袁軍士兵落在地上後還能彈起繼續對後面計程車兵造成傷害。

迫擊炮的三連射也已落地,十二門迫擊炮發射出三十六顆炮彈,炮彈在空中就發生爆炸,無數小型彈片散落開給袁軍士兵造成很大的損傷。

不過總體來說還是野戰炮殺死的袁軍士兵更多,迫擊炮的小彈片基本上只是對袁軍士兵造成擊傷,少有直接減員者。

這些年和曹軍的戰鬥早就讓袁軍士兵習慣了火炮的存在,袁軍士兵在百將的帶領下分散開趴

在地上,小心的躲避下一輪的火炮攻擊。

正是因為袁軍越來越熟悉火炮的存在,除非大量使用火炮進行飽和覆蓋式攻擊,基本上只有第一輪火炮攻擊才能對袁軍造成較大的傷害。

但火炮的控場能力還是極強,正在進行的虎牢關和河內戰鬥很多時候曹軍都是在火炮的幫助下才守住城池。

洪烈帶著兩百炮兵傾瀉/了幾輪炮彈,按照火炮手冊,他們這時應該轉移陣地。因為袁軍雖然沒有生產火炮的能力,卻已經能夠透過彈道、煙塵等能力判斷曹軍火炮陣地的位置,多次在河內戰場上對曹軍的火炮陣地發起過突襲。

但洪烈卻發現眼前的這隻袁軍有些不對勁。兩翼的袁軍步兵在遭受火炮攻擊後雖然有能力散開躲避火炮,卻遲遲沒有重新聚集,或者分兵來進攻他們的炮兵陣地。

“莫不是一炮把敵軍主將給開瓢了吧?”

王偏將當然沒有死,只是懷抱著剛剛還在和他爭功的張偏將的屍體有些發矇。

不是說這隻曹軍都是菜雞嗎?那些將張偏將擊落馬會發出聲音的武器又是什麼?

為了對抗曹軍的手榴彈,這些騎兵可都是裝備了手/弩的,怎麼連發射手/弩的機會都沒有就一個個落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