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垕與張遼、樂進等將軍一起在前線研究了一個多月,果然發現了很多問題。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他們太拘泥於單軍作戰的思路,總是想讓一隻五千人的軍隊能夠承擔各種多樣化的作戰任務,從而忽略了和袁軍作戰其實是一場以州乃至整個北方為戰略超大戰場,這讓新軍的很多配製和訓練內容都得不到發揮。

王垕返回雒陽後上書曹操,請求對已經結束訓練成軍的五隻新軍進行改制,五校炮兵和五校騎兵統一到一起,建立兩隻全部由炮兵、騎兵組成的專業軍隊。新編三軍步兵,只保留少量迫擊炮、傳令騎兵。透過這種方式來最大化的突出不同兵種的專業性。除此之外王垕還有另一個提議。

“火統校?”

曹操看著王垕道:“純火統的步兵校會不會太過危險了。火統兵雖然也能著甲,卻還是一種需要近戰兵支援的輕步兵。”

除還在訓練的新六軍,其餘五隻新軍都已經從前線撤回,正在改編之中,王垕在這個時候突然又提出新的改法,確實有些過於急迫。

“主公,集中火統兵統一成軍主要還是火統兵不是很受歡迎。”

王垕還是給火統兵留了面子。在前線輪換的兩年時間,火統兵以最低的斬獲(命中和射程太低),最高的戰損(火統炸膛率太高),成為所有己方士兵最討厭的一個兵種。

有門路的火統兵都在想辦法調離這個兵種。沒有門路的火統兵就只能為了不菲的兵餉強忍其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兵種的厭惡。可長此以往,火統兵計程車氣明顯大幅度的下降,甚至還出現了逃兵。

各路將軍、校尉也都厭惡這個無用的兵種,負責統領火統兵的百將基本都是在受到排擠或者沒有門路之人。他們由於自身的弱勢在挑選新兵時又爭不過其他底層軍官,以至於火統兵都是招募的新兵中身體素質最差的一批。這在最新組建還在訓練的新六軍中已經十分的明顯。

聽王垕講清楚事情原委,曹操這才恍然大悟:“如此說來,確實應該讓火統兵獨立成軍,至少能挽回一定的軍心。”

“不止如此。”王垕又拿出一個小本,“這是我根據和前線那些火統兵交流後重新撰寫的火統兵指揮法。咱們將火統兵當做成弓箭手的替代品,所以才會讓火統兵沒有發揮出本來應有的威力。我認為,火統兵應該是作為大規模建制的野戰兵種來使用,以增加火統兵的數量來減少其命中和射程的弱點。您想象一下,數以千計的火統兵排成一排,成千的彈丸在三十至五十步的中距離範圍上,給予衝鋒的敵人以毀滅性打擊。沒有任何一家士兵能經受住這種級別的火力打擊。”

曹操是靠打仗起家,又熟知火統兵的優缺點,知道王垕沒有說謊,登時來了興致。

“這樣一隻特殊的軍隊應該由誰來訓練,又該由誰來統帥?”

王垕很想說他最合適,可惜他一個尚書僕射政務實在繁忙,之前跑到前線去調研新軍戰力已經有些不務正業的嫌疑,若又跑去練兵,定會被御史臺的那些言官噴得在朝堂上頭都抬不起來。

說來王垕這也是自作自受。當初他和曹操、郭嘉乃至漢臣荀彧一同商議官制改革之事,還是他提出為加強對官員的監管力度,應加強御史臺的權利,重設御史大夫,並授予御史大夫及麾下御史聞風奏事之權。

結果程昱帶領的以新科進士為主體的御史群體成了雒陽城一霸,除了曹操,就連夏侯惇、曹仁都有人敢噴,更不要說每天改來改去沒完沒了的王垕,數次在朝堂上噴的王垕下不來臺,最後還是曹操強忍笑意為王垕解圍。也就是這些御史只屬於漢中國,若是他們能噴漢臣,說不定連荀彧都要噴上幾次。

想到這些“瘋狗”,為了自己顏面好看,王垕決定還是推薦幾個可靠的人選。曹休其實就不錯,給曹仁當了好幾年的副官,頗有大將之風。孟達也行,怎麼說他也是改革派,應該不會拒絕統領火統兵吧...

就在王垕仔細思考究竟應該讓誰來統領火統兵的時候,曹操的親衛大將韓浩打斷了兩人的談話。

“大王,尚書僕射大人,南方傳來緊急戰報。袁紹突然發兵十五萬攻入南陽,宣威侯張繡陣亡,宛城淪陷。”

剛剛還在談笑風生的曹操、王垕沉下面孔。

戰爭的陰雲,來了。

————

三國小知識:

漢哀帝(西漢倒數第二個皇帝)撤銷了御史大夫,整個東漢時期都沒有御史大夫。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