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好友(第1/2頁)
章節報錯
山越叛亂,孫權無奈下令撤軍。他帶東路軍一路撤退到秣陵才知道西路軍居然沒有撤退,周瑜、程普、韓當等人還帶著大軍駐留在合肥一帶。
“他們這是要造反嗎?!”
孫權低聲憤恨道。
他率領的東路局帶了大量江東士族私兵,耳目眾多。因此他雖然對周瑜、程普等人極其憤怒,卻只能在朱治、魯肅、呂範等少數親隨面前展露出來,甚至連斥責的話都不能大聲的喊叫。
朱治作為孫堅、孫策兩代先主的心腹之臣勸諫道:“主公勿要憂慮,周瑜、程普、韓當具是跟隨在老主公身邊的虎臣,對孫氏忠心耿耿。他們不撤軍定是覺得可以拿下合肥,他日繼續北上攻伐袁紹,我軍能有一個靠近前線的堅固堡壘。”
孫權嘆道:“我難道會不知道這件事嗎?我是恨他們不提前通報於我,甚至在事情已經發生後都沒有知會我一聲。如此孩視我,實在令人生厭。”
魯肅也道:“此事確是幾位老將軍做的不對。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瑾為水軍副都督,本就有自行決斷的權利,還請主公修書一封派人前去詢問一二。如幾位將軍卻有隱情,主公便可再做定奪。”
孫權深以為然,當下修書一封交由魯肅帶去壽春詢問周瑜等人。
魯肅剛一離開秣陵,周瑜的捷報就送了過來。
原來周瑜接到後方山越叛亂的訊息和孫權撤退的命令心生一計。他假意讓水軍撤離,陸軍卻隱藏在合肥附近山林之中,待合肥守軍失去警惕突然從山林中殺出,一舉拿下淮南重鎮合肥。
隨後周瑜喚回水軍,沿淝水一路北上直達壽春。
壽春守軍沒有想到江東軍能攻破合肥,倉促應戰,一連三日,壽春守軍死傷慘重。
淮南太守劉馥本就因袁紹稱王一事而心生不滿,見壽春無法固守便生了投降之意。他與周瑜約法三章,要求周瑜不得放縱士卒傷害淮南百姓,士卒違紀要秉公執法;不得損毀淮南任何一片農田,讓百姓安心耕種;不得胡亂攤派苛捐雜稅,肆意斂財。
周瑜一一應允。
劉馥開城投降。
到了這一步周瑜才想起來向孫權報告,便有了那一封姍姍來遲的捷報。
孫權連忙派人將魯肅追回來,拿回斥責的信件後又派魯肅前往淮南祝賀周瑜,之後順路前往荊州、司隸,看看劉備對江東孫氏的態度,還要與曹操約定一同出兵夾擊袁紹。
臨行前孫權拉著魯肅的手道:“子敬,我知你和周都督是故交好友,請你委婉的提點他一下,不要傷了我和他的君臣之義。”
魯肅心領神會:“主公放心,肅自會規勸公瑾。”
孫權還是不放心,又道:“我們趁袁紹內部不穩興兵北伐,東西兩路軍隊都獲得了一定的戰果,但我實沒想到真的能攻克淮南。如今周都督拿下淮南,卻也讓袁紹將視線從曹操轉移到我們身上,一旦袁紹頃北方之力興兵南下,我恐有傾覆之憂啊。”
魯肅握住孫權的手道:“公瑾是臣見過的所有人中除曹操、先主、王垕以外
(本章未完,請翻頁)
領兵能力最強之人。只要給公瑾五萬大軍,我們就能橫行江淮沒有任何敵手。請主公能像您的兄長一般相信公瑾,孫氏想要崛起,離不開他的作用。”
孫權這才微微放心,放魯肅離去,但才過了幾天又任命呂範為淮南太守,即刻上任,又讓呂範傳令周瑜、程普等人不得干涉政務,只管軍事,調投降的劉馥來秣陵聽任。
魯肅一路行船西去,不到十日就在合肥見到了周瑜。
原來周瑜將淮南政務都交給劉馥處理,只留下少數週泰等孫權親近之人守衛壽春,自己則親帶大軍返回了巢湖。
好友相聚自然格外高興,尤其魯肅見周瑜知道輕重更是開心。
周瑜為魯肅設宴接風。
待酒過三巡,周瑜突然道:“子敬此來,主公可有什麼要你代為告知於我的嗎?”
魯肅一時窘迫,莞爾笑道:“主公並無任何囑咐。”
周瑜搖頭苦笑,“若是伯符尚在,我定是不會這辦問你。但主公年幼時便頗有城府,我知道他定是吩咐你提點我不要越界。這次我軍的反攻本就是臨時起意,為了隱藏訊息一時沒有告知主公。他定會懷疑我有不臣之心。”
魯肅沉默不語,他的這種態度也就說明了周瑜所言非虛。
兩人相對無言。
過了好一會,魯肅突然談起了公務:“我這次還要出使荊州、司隸。上次在荊州,我觀劉表面容紅潤不像是短命之人。他是如何暴斃的?此間還有疑問。更要試探劉備對我們的態度。如能和劉備結盟,我們二次北伐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周瑜對魯肅前往荊州不是很看好:“劉備繼承了劉表的權勢,也相當於繼承了劉表的因果。江東孫氏與劉表、黃祖勢不兩立,劉備不太可能與我們結盟。與其將希望寄託於一紙盟約,不如加大擴軍力度,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軍隊,劉備便不敢來進攻我們。”
魯肅卻有不同看法:“如今袁紹稱王,謀逆之心天下皆知。劉備為漢室宗親,若是我們高舉清君側、復漢室的大旗,他怎麼也不會在這種時刻反對我軍的吧?且荊州位於揚州上游,我軍想要攻伐荊州必須逆流而上,難度太大。相反若是能進軍中原,再從豫州方向攻擊荊州就容易多了。所以還是要想辦法穩住劉備,如有一絲希望都不能放棄。”
周瑜緩緩點頭:“子敬此言極是。”
兩人再次陷入沉默,又過了好一會兒才隨便找了個無關緊要的話題有一搭沒一搭的說了起來,往日親密無間的好友因政治派系的問題漸行漸遠。
遙遠的北方,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