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自從稱王就返回鄴城居住,畢竟這裡才是他這個魏王的國都。

而許都只剩下一個空殼子朝廷,幾乎所有實權都由鄴城掌握。

潁川士族對此略有不滿,但隨著袁紹將魏王府大部分重要職務都交給潁川士族擔任,這一點小波瀾也隨著消失不見。

而由於袁紹返回鄴城,他還順手剝奪了袁尚冀州刺史之職,改封袁尚為前將軍。

但袁尚名為將軍,手中卻沒有半點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權,儼然已被架空。

與之相對,袁紹卻加封袁譚為鎮東將軍,擁有節制青、徐、兗三州軍隊的權利。

袁紹勢力內部都說大公子袁譚即將成為魏國太子。

這一日,袁紹在朝會結束後返回後殿,剛要用一副五石散增加精力就聽侍從來報:“郎中令審配求見。”

袁紹遂召審配覲見。

話說袁尚失勢,但袁紹對審配的信任卻是不減,將掌管宮廷侍衛的郎中令一職交給審配。

審配也每日兢兢業業,經常住在官署中,十天半個月都不回一次家。

不一會兒,審配在侍從的帶領下來到後殿。

袁紹問道:“正南所來何事?”

審配性格耿直,也不廢話直接跪在地上:“請魏王能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

袁紹眯起雙眼:“你覺得何人適合這個位置?可是要推薦顯甫(袁尚字)?”

審配搖頭:“若是兩三年前我定是會推薦三公子來做儲君。但自從三公子在河內大敗行事多有乖張,對待臣子也不如以前一般禮賢下士,常有獨斷專行只舉。若是三公子他日繼承王位,與大公子、二公子定會兄弟蕭牆於內。

“而大公子這幾年越發沉穩,有魏王昔日風範,實為魏王繼承人的不二人選。”

袁紹一轉眼就想明白為何審配會來提議袁譚來做他的繼承人。

就像審配說的那樣,袁尚河內大敗後為了贖回陷落在司隸的冀州士兵,多方籌集資金,但想讓冀州本地士族無故出錢卻是不太可能,而百姓又能榨出多少油水?於是袁尚就巧立各種名目收斂錢財,再找司隸朝廷贖人。

司隸朝廷倒是童叟無欺,只要袁尚給錢,釋放俘虜一事好商量。

那些返回冀州計程車卒對袁尚是感恩戴德,但失了錢財的冀州士族卻對漸漸生出不滿。

而隨著袁紹進一步重用潁川士族,冀州士族為了重新獲得權力也就不願再去燒袁尚這個冷灶。

但袁尚畢竟在冀州經營許久,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在袁尚面前好說話,冀州士族就推了審配這個流寓到冀州的南陽人來推舉袁譚為魏王太子。

袁紹想明白這一切,低聲笑道:“我知道了,你可先回去。待有需要,我會讓你在朝會上提出此事。”

審配見事情辦完了,連忙告退,一路返回官署。

有一個人正在這裡等待他。

審配讓左右閒雜人等都退下,這才和那人道:“先生,您吩咐的事我做完了。果然如您所料,主公暫時還不想立太子。但大公子確實是最優的人選。”

那人點頭,站起身,將一顆剝好的橘子放在審配手中。

“如此,你就是自己人了。”

“多謝田先生。”

田豐微微一笑,拄著柺杖離開了。

————

三國小知識:

1、正史中劉馥為曹操在官渡之戰前任命的揚州刺史,不過他只能管到淮泗地區,更靠南的江東地區都在孫氏掌控之中。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