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八年,偽帝延康二年,西元203年,春,三月二十七。

偽帝劉季冊封袁紹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

袁紹的三個兒子皆封為列侯。

訊息傳出,天下諸侯震動。

漢帝劉協在祭拜天地時高聲疾呼:“袁氏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袁紹名為漢臣,實為國賊。懇請漢室歷代先帝能降下能臣輔佐,此生定要剷除國賊,安漢室基業。”

大司馬曹操拜服在劉協腳下,哭訴著懇請劉協即刻讓他統領大軍東征鄴城,定要將漢賊袁紹抓回朝廷,將其五馬分屍,以安歷代先皇的怒火。

劉協哭著扶起曹操,稱現在朝廷剛剛打完涼州,實力不足以擊敗袁紹,還請大司馬忍耐。

兩人抱頭痛哭,君臣相宜。

揚州牧孫權聽聞袁紹稱王立刻高舉清國賊大旗,接受雒陽朝廷的命令,發兵北上。

荊州劉表剛剛病逝,劉備代掌州牧之職,同樣廢棄了之前劉表掌權時與袁紹親近的政策,改向雒陽朝廷朝貢。

益州牧劉璋、交趾太守士燮、遼東太守公孫度等諸侯也同樣譴責袁紹稱王。

就連袁紹任命的徐州刺史崔琰都稱病辭去官職。

許都朝廷人心惶惶,以各種理由辭去官職者十之四五。

中原、河北多地都爆發了反對袁紹的起義,但都被袁紹及其三個兒子一個外甥一一撲滅。

這些起義讓袁紹的實力大為縮水,體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孫權的北伐十分順利。

孫權軍兵分兩路,西路孫氏水軍在大都督周瑜的帶領下於濡須口全殲袁紹水軍。

孫權親自帶領的東路軍也十分順利的攻克了高郵、射陽等縣,兵鋒直指廣陵郡治所淮陰。

廣陵太守陳登歲前剛剛殞命,新任廣陵太守也由於袁紹稱王而火速辭官,整個廣陵郡都沒有人能站出來組織一波像樣的抵抗。

還好駐軍在下邳的高覽得知孫權北上發兵東進,終於在淮陰、淮普一線阻止了孫權的繼續北上。

就在這時,孫權身後再起變故。會稽、臨海等地山越又雙叒起兵造反,雖有太史慈都督南方軍事暫時穩住局面,孫權還是無奈撤軍。

而隨著夏天的到來,整個大漢一時竟然沒有一處地方發生戰事,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驟雨前的短暫平靜,當下一場戰爭爆發,整個大漢都將捲入其中。

————

鹿門山山腰處有一口井,井門砌有八角圍欄,故稱八角井,又稱八卦井。井中之水無論天干地旱多麼嚴重始終保持一樣的流量。井中泉水往下經暗流又匯一泉稱天坑,也稱天井。

天井深約一丈,井口直徑約四尺。

暗流繼續往下經一天然石洞,洞內多鐘乳石,有一大石塊向外伸出尺許,泉水順此石突然懸空傾瀉,散如珠,垂如簾,故稱暴雨池。

暴雨池邊上有一個草廬,為荊州名士龐德公隱居之處。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幾日龐德公不在家中,他和好友水鏡先生司馬徽一同去附近山中訪友。

在龐德公家附近還有幾個草廬,正是龐德公、司馬徽用來授課教導弟子之所。

往日這裡聚集著大量青年才俊,既有荊州本地士人,也有流寓到荊州的中原弟子。

但隨著徐庶、孟建、石韜、崔鈞四人先後前往雒陽參加科舉,韓嵩、傅巽、劉先、鄧義、習珍等人出仕劉表,鹿門山的草廬也隨之冷清下來。

這一日,一醜一俊兩個青年趁著師長外出來到此處。兩人從暴雨池中打了些清冽的泉水,回到草廬煮水代酒,頗有幾分怡然。

這兩人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

“酒”過三旬,稍稍年長兩歲的龐統道:“真沒想到劉備會做出這等事。這真是…太令人興奮了。”

諸葛亮知道好友向來不喜劉表性情軟弱,更對蔡、蒯兩家頗有微詞,一直希望荊州能換一個主人。但他大姐夫為蒯良、蒯越的侄子蒯祺,不能隨便順著龐統的話來說,只嘆道:“若是五十年前,劉表必能成為大漢最為耀眼的能臣,可惜現在是亂世了。”

龐統冷笑:“身處亂世,唯有能力強大者方能脫穎而出。劉表當年單騎入荊州是何等的霸氣,荊州各家士族都以為獲得了一個明主,必能在亂世中有所作為。但劉表坐在荊州這種天下要道之所卻一十三年無所進取,這才當有此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