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涼州 第一百一十二章 攻心為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書接上回,曹操只想擊破韓遂就回軍,但眾將都希望徹底消滅韓遂,建功立業。
曹操猶豫不決,這時王垕道:“韓遂自中平元年叛亂至今已有十八載,數次接受朝廷招安,但每次過不了多久便又會叛亂,殘滅三輔,墾傷漢室,是天下第一等不忠不義之人。兼之他頗有毅力,每次失敗過不了多久又會重新振作,再次建立基業,就算我軍獲得幾次勝利,恐怕也無法讓他歸心。
“整個涼州不都是如韓遂一般嗎?即使我們今天將這些軍閥擊潰,過不了多久涼州還是會發生叛亂,然後冒出什麼張遂、王遂出來。涼州不慕王化太久了,久到已經忘記了朝廷的恩德。
“可這樣朝廷就可以不管涼州嗎?當然不行!
“主公,您打算再造大漢,涼州就應該是第一步啊。
“目前我們的最大敵人還是袁紹,朝廷正準備集中全部的力量等待時機重返中原,如果我們這次不能徹底消除涼州的隱患,叛匪便會知道國家內部空虛,待大軍離開就會加速反叛。
“如果將他們全部殺光以除後患,既不是仁厚者所為,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辦到。用兵作戰的原則,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望您這次出兵能使得涼州真心歸服。”
曹操終於被說服:“既如此,我軍便兵分兩路,定要徹底消滅逆賊韓遂和涼州上下數百股軍閥,還涼州太平。”
眾將一齊拜服。
曹操大笑,遂封土聚壇,祭拜天地。
封扶風郡太守夏侯淵為徵西將軍,負責統領北路大軍,領部將張郃、段煨、程昱、傅幹、蓋順,共三軍一營,兵力一萬八千。
大司馬曹操自領南路大軍,部將馬超、許褚、滿寵、于禁、韓浩、龐德、馬岱、孟達、曹純、王垕、司馬懿、盧毓、裴潛、蔣幹,共三軍兩營一校尉,兵力兩萬兩千。
董昭坐鎮長安,負責招募民夫,保證;糧草供應。
大軍即刻開拔。
沒過幾日,南路軍行至雍縣,內應張橫傳來訊息,韓遂近日態度猶疑,可能打算退兵。
曹操不願放棄和韓遂交戰的機會,詢問王垕:“厚土可有和辦法留住韓遂?”
王垕也不知該如何影響對方主帥的意志,突然見司馬懿嘴角含笑,便道:“司馬主薄似乎成竹在胸,主公何不詢問他可有破敵之策。”
司馬懿心道不好,自己好好的吃著瓜,非好奇往兩位大佬身邊湊幹什麼?但見曹操看向他,便趕緊低頭行禮道:“主公,為今之計只有用間。”
曹操有心考教司馬懿,便問道:“如何用間?”
司馬懿答道:“可派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前往韓遂軍營說服韓遂發兵來攻打我軍。有張橫幫助,此事應是不難。”
曹操又問:“軍中何人能做此事?”
司馬懿本想說自己就是合適人選,但又覺得他現在好歹也是隨行文官中的第二號人物,親自去幹這麼容易的事似乎有些殺雞牛刀、自攬功勞的嫌疑,又見王垕看他似笑非笑的樣子,心裡有些發毛,便還是向曹操推薦了最合適的人選:“新科狀元蔣幹,辯才獨步天下,兼之才思敏捷,最適合做這件事。”
其實在涼州用間還是找涼州本地人更合適,但傅幹、蓋順都被曹操派往北路軍了,裴潛雖然是河東人士,但口音反倒和雒陽音相近。而蔣幹博才多藝的名頭卻響徹整個雒陽,曹操也曾聽聞他在太白樓上和七八個州的考生同時辯論,竟是都能一一用其本地俚語將其駁斥得啞口無言,心中也覺得蔣幹是最合適的人選,下令招蔣幹入帳。
蔣幹得知自己要單騎前往敵軍誘使敵軍主動出擊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大家可能已經都很熟悉蔣幹了,這人萬般都好,唯獨做事有些喜歡思前想後,不夠乾脆,或者說有點膽小。
但現在形勢所迫,司馬懿忌憚王垕的權勢,蔣幹又何嘗不是忌憚司馬懿的威嚴。
“大司馬,司馬主薄推薦我去敵營,我雖萬分成恐,但也一定會想辦法促成韓遂主動出兵。請大司馬允許我準備一天的時間,明日再去前往韓遂營中。”
得到許可,蔣幹去尋馬超、馬岱、龐德等人打聽涼州人在口語上的一些細節。他自幼追隨名師苦讀,又自學了楊子的《方言》一書,不出江淮而知天下口音。
蔣幹只是突擊性的找人學習了幾個時辰,再說出的話語基本就與西涼口音無二,還略略的帶一點長安地區的音調,很符合他為自己設計的人設。
是的,蔣幹還給自己設計了人設,甚至連著裝品位,習慣性的小動作等看似沒用的地方都一一想到。這倒不是他謹慎,只是膽小的“優點”在發揮作用。
結果蔣幹果然依靠這些細節成功忽悠住了韓遂,韓遂真的發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