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蔣幹本應趁機返回曹營。但當張橫詢問他該做什麼的時候,蔣幹容易多想的老/毛病又犯了。

蔣幹尋思:若是這便回去固然能得到首功,但總歸和去歲徐庶、法正相比差了幾分。且我若是突然從張橫軍中消失,韓遂又想起要找我,豈不被他發現,便還是留在張橫軍中。

韓遂連日行軍,他見曹軍探哨雖然布的很廣,但卻從不和己方探哨纏鬥,還以為真是曹軍精銳不多,心中暗喜,每日不停催促大軍前行。

如此高強度的行軍,韓遂、張橫、侯選麾下精銳勉強能跟得上,只是苦了那些被強擄來的民夫。他們每日要押運糧草、輜重,還要伺候正兵,為正兵挑水、做飯,吃的卻極少,不過幾天時間便死了數百人,每日都有人逃跑。

但韓遂治軍又極其殘酷,逃跑的若是真跑了還好,一旦被外圍的遊騎發現,抓回來毒打一頓都算是好的。有些心腸歹毒的遊騎最愛用套索拖著逃跑的民夫打馬來回穿行。逃跑的民夫一旦被套索套住便斷然沒有了活的希望。

還有些遊騎喜歡騎馬追逐逃跑的農夫,再用短弓射之,比試箭法。

更有甚者會偷偷的將逃跑的民夫殺了充作肉食,以充飢餓。

韓遂知道這一切,但他心思涼薄,不僅不會制止,反會派人向民夫宣揚此事,警告民夫不要逃跑。

但隨著民夫不停的累死在路邊,總還是有人想要逃跑。

在韓遂聯軍離開汧縣的第三日,夜深之時,一個人影從民夫營中摸了出來。

只見他矯健的翻越攔住民夫營大門的拒馬,低伏著身體在地上快速潛行。

突然,側面有人馬聲傳來,更有火光搖曳。

這人暗道一聲不好,但周圍都是空地,沒有隱蔽的地方,只能躲到民夫營的柵欄跟前,身體團成一團,假裝自己是一塊土黃色的木頭。

很快,打著火把的巡邏士兵過來了,但今夜烏雲密佈,沒有一點星光,這隊巡邏計程車兵又偷懶只打了兩個火把,火光昏暗,一隊十幾人就這樣從哪個逃跑的民夫身邊走過,竟是沒有發現。

民夫心中暗道僥倖,心中焦急,還未等巡邏計程車兵走遠便起身向外側跑去。他一直跑到了一處馬廄這才停下腳步,在草蓆編織的圍牆上撕開一個小洞,使勁鑽了進去。

原來這人頗為聰慧,知道只靠雙腳跑不過遊騎,只能看運氣。他卻是一個從不相信自己運氣的人,便提前趁餵馬的時候偷偷記下路線,還在馬廄埋了一些食物和水,只等入夜就逃離韓營。

“大灰,大灰。”

民夫低聲呼喊這兩日喂熟的一匹大灰馬,親切的撫摸著大灰背上的毛髮。

“大灰,我能不能逃出去,就看你了。”

就在這時,天空中的烏雲突然散開了一個小角,一抹月光從天而降正好照在民夫的臉上,民夫趕忙退了一步,不讓月光照到自己。

但只是片刻的月光卻讓正在讀這本書的老爺們看清了他的樣貌,原來這人居然是離開雒陽的胡輔。

卻說胡輔本命竇輔,乃是已故大將軍竇輔的孫子,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竇融的後代。但自幼為躲避宦官的追捕而東躲西逃,直到幾年前才得知祖父已然平反的訊息,入雒陽參加科舉,卻沒有透過會試,這才想回自己的祖籍扶風看一看。結果一時不小心被抓了壯丁,充作民夫,每日苦不堪言,動了逃跑的念頭。

胡輔趕緊將自己白天藏好的食物、水袋挖出來,將大灰的韁繩解開,從衣服下襬撕了一條麻布,隨手撿起一根木棍做了個建議的嚼子,不讓大灰髮出聲音,牽著大灰偷偷離開了馬廄。

他沒有馬鞍,只能直接坐在大灰的馬背上,用木棍當做馬鞭,也分不清方向,打馬逃了出去。

卻說胡輔能夠逃出生天嗎?韓遂和曹操的第一戰會是什麼結果?

咱們下回分解。

————

三國小知識:

楊子就是楊雄,西漢末年至新莽時期重要學者,“西蜀子云亭”、“白首太玄經”等詩詞描寫的正是楊雄。想看關於楊雄的更多介紹,又懶的查百度的可以去看七月新番的小說《新書》,寫的相當好,比我等撲街要強上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