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

話說王府一日三喜,果真又是大宴三日方才罷休。王垕也順便又多請假三日,好好的摸了幾天魚。

不過快樂的摸魚日子總是短暫的,當他返回到工作崗位一大堆工作早就在等著他了。

還好,王垕向來是個擁有靈活底線的不要菲斯之輩,直接徵召司馬懿和法正幫他處理政務。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當初可是曹操當著眾人的面讓他負責新學院和建立各級縣學、鄉學,徵召法正是因為偃師有著完善的教育基礎。

看,多麼完美的理由。

順便說一句,他能找來司馬懿則完全是仗著地位高使喚人。

咳...

當然了,建立新學院這麼大的事情肯定還需要霸府和尚書檯的幫助。

現在雒陽朝廷若是想要執行什麼政策,首先要由霸府擬定詔書,在曹操檢查後送入皇宮給劉協蓋章,再送到尚書檯執行。

而霸府內部,如果曹操不在,或者詔書本就是曹操親自擬定,這個檢查的過程則是交給霸府唯一的長史,也就是王垕來進行。

因此王垕擁有的權利在雒陽朝廷是可以排在前幾名的。

比如三月初他草擬了一份大漢全部郡縣都要建立公共廁所,禁止百姓在隨地大小便的詔書,曹操只隨便看了一眼畫過一個圈,基本上就不會再有人反對。

劉協只是個圖章,到現在為止他就沒有拒絕過蓋章。尚書檯在權力分割後更是隻有執行詔書的職能。就算詔書上的內容尚書檯官員不認可,也沒有辦法直接反對,該怎麼執行還是怎麼必須執行。

有同學可能要問了,王垕才是霸府的第三號人物,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權利?

首先郭嘉的軍師祭酒地位雖然很高,但這個職位相當於曹操的私人顧問,他還要參與一些軍事方面的祭祀活動。何況郭嘉的身體還不好,又執掌校事府,本就沒有多餘的能力去處理政務。

至於董昭,他長於謀略和軍務,主要負責幫助曹操處理軍務。他的官職軍師原來是和荀攸兩個人共同擔當,內部的軍務工作都是荀攸在幹,他一般都是外放。比如在官渡之戰前曹操就任命他為魏郡太守,協調前線各個戰場。但現在荀攸降袁,董昭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更沒有能力去幹內政工作了。

何況王垕還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大名,曹操也便安心將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給王垕。

其實長史也只是千石的官吏,俸祿上和司直相同,但重要程度遠超司直。不過王垕寧願沒有這麼重要的位置。因為這個工作太累了,每日光處理的公文如果用竹簡來承載要有好幾車之多。

這也是為什麼王垕抓住機會就一定要休息幾天的原因。

正所謂歇的時候有多美,回來上班就有多慘。

王垕看著裝了滿滿堂堂三間大房子的公文徹底崩潰,這才不要菲斯的找理由叫來司馬懿和法正幫忙。

別說,司馬老賊和法小心眼就是好用,王垕吃著瓜喝著水不到三天就將積壓了七八天的政務就全處理完。就是把司馬懿和和法正同樣累的不輕,兩個人三天就瘦了好幾斤。

他們還以為趕緊幫王垕這個傢伙處理完政務就能休息了,誰知王垕後腳一道名叫《霸府行政改革策》的策論就送到了曹操面前。

他在策論中闡明軍師、長史、各曹掾等職務工作勞動強度大,而國家的事物眾多,一個人就承擔這麼大的責任難免會出差錯。他提議設立新的職務來幫助霸府高階官員更好的完成手中工作。

簡單點說就是:再不給老子配小弟,信不信老子不幹啦!

這篇策論得到郭嘉、董昭等人的全力支援,卻把司馬懿和法正給嚇的不輕,兩人還以為他們以後就永遠都要來幫王垕打工了。

王垕當然希望能夠這樣,但曹操是絕對不可能讓司馬懿、法正這樣的大才來給王垕當私人秘書的。

人家司馬懿官職主簿,是霸府掌管文書工作的重要職位,相當於是曹操的筆。而法正更是親兒子曹丕的左膀右臂,怎麼可能這麼容易把兩個人交給王垕。

於是曹操大筆一揮,同意了王垕的策,但要求他和董昭等人只能從即將開始的大漢第二次科舉考試中挖掘人才。

還好王垕本就沒真的想把司馬老賊和法小心眼綁在身邊,欣然同意的同時找國淵走路子要來了這一次科舉考試的名單,準備提前“挖掘”一些人才。

法正見終於沒他事了便準備返回偃師,可直到這時王垕才說出這次徵召法正的真正來意,還拿出一大堆圖紙一股腦扔給他。

法正展開圖紙只隨便看了幾眼便怔住:“這是…”

王垕一臉笑意,這些圖紙雖然按照後世的標準看還有些潦草,但絕對遠超漢末人的見識。

圖紙中大部分都是王垕穿越之後想到的可能的各種發明,最後則是一整套建築設計圖,標註著大漢新學院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