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三名舉人恭敬的向兩位主考官行禮。

王垕上前一步道:“諸君可以說一隻腳已經邁入朝堂。但想要另外一隻腳也邁進來還需要透過今日的考試。待會殿試將由司空大人和陛下親自出題考教諸君,還請諸君拿出最好的表現,不要辜負十年寒窗苦讀。”

眾舉人再次行禮。

國淵衝王垕點點頭,兩人一同轉身帶著兩百二十三名舉人走入朱雀門中。

還是一路經過司馬門、端門、卻非門,卻非殿已經修復完畢,眾人在卻非殿稍作停留,每位舉人各自領取了一套文房四寶,這是他們參加殿試的一個小獎勵,由大漢司空友情贊助。

兩百二十三名舉人在感謝過司空的恩情後繼續跟隨王垕、國淵,穿過卻非殿,又經過章臺門,繞過剛翻修一半的崇德殿,右轉來到殿試考場章德殿。

舉人們在宦官的引領下脫去鞋襪,懷抱著剛剛下發的文房四寶進入章德殿中,又按照會試的考試名次排列座位。

孫山坐在最靠近門口的一張矮桌前,將文房四寶放下,桌上還有幾十張珍貴的紙張,應該是殿試作答之用。

待所有舉人落座,從章德殿後面轉出幾人,正是漢帝劉協和大漢司空曹操。

話說劉協最近幾個月過的挺忙,不停的去祭拜大漢歷代先祖,已經將雒陽周邊的漢帝墓都拜了一個遍。正考慮要不要去長安再拜一拜前漢的十幾代先皇。

劉協本人也因為勞累顯得有些清瘦,但可能是經常活動,精神反倒好了很多。

前幾日返回雒陽參加會試“開幕式”大半夜沒睡都沒有感到勞累,這在以前是幾乎不可能的。

如果不是依然沒有實權,劉協甚至感覺此時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不少。他年少時就生活在雒陽,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當年董卓一把火燒燬雒陽,劉協暗中也是悄悄落淚。

這次返回雒陽,看到雒陽凋敝的景象,更是讓劉協心中充滿了悲涼。

但好在有王垕,他研製出的水泥極大的加快了這個時代建築的建造速度。雒陽南宮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重建起來,卻沒有徵招多少民夫。

現在雒陽南宮修了一半,北宮的修繕工程也在計劃之中。劉協自己估算,也許再過兩年,雒陽南北兩宮就能恢復之前的壯觀景象。

見到漢帝和司空,兩百多名考生立刻起立,但王垕設計的程式中他們並不需要向劉協和曹操下跪,而是隻行揖禮即可。

這是朝廷對這些舉人的一種優待。

當然,這和王垕不想下跪可能也有一點點小關係。

劉協很興奮,但他還是和曹操“謙讓”了一番,這才抬手示意考生回到座位上。

待所有人重新坐好,國淵作為主考官之一為眾考生出了第一道考題:請以秋風為題做賦一首。

舉人們趕緊將題目記下。

國淵又將題目重複兩遍,這才作罷。

大漢司空曹操站起身為考生們出了第二道題:攻河內方略。

眾人一片譁然,卻又不敢出什麼聲音。

最後輪到劉協,他穿戴著代表天子的冠冕,腦袋一搖晃,冕旒就隨之晃動。

“朕的題目諸君聽好:請做文一篇,題目就叫天命在漢!”

天命在漢?

章德殿突然安靜下來。

王垕表面上同樣震驚,但卻偷偷的斜眼看向劉協,這小夥子還真敢嚷嚷。

曹操同樣內心有所震動,他低聲將劉協的話重複了一遍,彷彿反問一般:“天命在漢嗎?”

突然,曹操大聲疾呼:“諸君,天命在漢,我等當為陛下喝!”

於是乎章德殿內幾百人一齊高呼“天命在漢”,起初聲音參差不齊,喊了幾遍之後變成了整齊的吶喊,一聲高過一聲,搞得跟傳銷組織老窩似的。

劉協滿面紅光,好像真的看到了大漢復興的一刻。

但當曹操抬起雙手吶喊聲瞬間消失的時候,劉協又恢復了清明。他算個什麼皇帝,不過是一個困在宮城之中的囚徒。

還好劉協很早就熟悉了這樣的生活,從他十歲見到那個痴肥的魔王開始,他的生活就離不開他人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