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囚徒 第六十三章 名落孫山(第2/2頁)
章節報錯
孫山的興奮之意稍退。畢竟只是個“倒數第一”,人家真第一都要出來了,他這麼高興幹什麼。
果然不一會,最後一個文官捧著佈告來到朱雀門。眾考生屏氣凝息,想要看看到底是誰能考會試第一。
答案很快便揭曉。
大漢第一次科舉考試,會試第一名會元就是————廣陵陳矯。
“陳矯是誰?”
孫山不由得一怔,他再仔細看去,第二名赫然寫著潁川徐庶,第三名扶風法正,第四名又是來自廣陵的徐宣,至於扶風孟達則排在了第七位。
孟達何其精明,擠出一各笑臉道:“還不錯,我們四人都上榜了。孝直,你得了第三名,恭喜啊。”
法正面色陰沉,勉強點了點頭。
徐庶一樣臉色不太好,但他和法正不同,在鹿門山一直被另外兩個更變態的傢伙壓制,很快就恢復了正常,感嘆道:“果真不能小看天下人啊。”
那麼陳矯和徐宣到底是誰呢?
大家應該還記得從陳登身邊離開說要來司隸投奔曹操的兩個愣娃吧?
記得就好。
話說陳矯和徐宣早一個多月就來到司隸,他們的本意是直接去司空府報上名號。但剛一進雒陽就聽人說尚書檯在搞什麼考試。兩人都不是庸人,稍一打聽就明白這次考試不只是收斂人才這麼簡單。
兩人合計了一下便決定也來參加考試。
他們很早便在廣陵幫助陳登處理公務,經驗豐富,又不是腐儒,數學、經史子集也同樣擅長,在糊名判卷的情況下,得分幾乎與徐庶、法正不相上下。
由於四人成績太過接近,王垕和國淵對於誰是第一名實在無法做出判斷,只能上報曹操。曹操也很為難,便徵詢了荀彧的意見,最後還是荀彧拍板決定用書法來評判四人的最終排名。
至於孟達,他中間有一道行政題沒有答好,稍微扣了一點分,他本人其實也是郡守級的大才,就是偶爾過於自信,不拘小節。
結果就變成了現在的排名。排第一的不是王垕心目中的二人。不過他前世遊戲經驗豐富,對陳矯這個人物多少還有一點印象,似乎是個比較厲害的能人。至於徐宣,他是真的不知道這位後來的曹魏社稷之臣了。
造成最終這種排名的主要原因還是考題過於簡單了,如果題目再難上幾個高度那陳矯、徐宣和孟達肯定不是徐庶和法陣的對手。
當然,會試的排名也不代表什麼,還有第二輪的殿試呢。理論上只要發揮好,就連最後一名的孫山都有可能在殿試中得到第一。
徐庶、法正四人也懂這個道理。再說四個人中三個人都是前十的排名,這種事不應該慶祝一下嗎?
漢代沒有私營酒樓,現在各個勢力都在禁酒,四人也沒有郭嘉那種隨時都能找到酒的能力,只能買了一些吃食,回去後以水代酒好好的吃了一頓大餐。
會試沒有上榜的考生也不是就此回家,他們可以留在雒陽充作太學生。在王垕的提議下,他們作為太學復課的第一批學生將學習除傳統的經史子集外,還將將學習偃師折衝府研究出來的各種與民生相關的技術,同時還有周期性進入朝廷各個官府學習行政能力。朝廷還將減免那些家貧的考生的學費。
但不是每個考生都想留下。有一些大士族出身的考生本就是來“體會生活”的,既然沒有考中,那就只能“遺憾”的回去繼承百萬家產了。
留下來的考生在會試放榜後便前往尚書檯登記在冊,看樣子可能用不了多久太學就能重新授課了。
至於授課地點問題,國淵已經委託尚書檯相關官員緊急先修繕太學一部分房屋。反正這個時代的人喜歡玩荒野求生,只要立幾根柱子,再有個房頂應該就夠用。
徐庶、法正四人在慶祝一天又休息一天後,便又一次進入了考試狀態,殿試開始了。
像科舉殿試這種級別的大型公共活動都需要在雒陽南宮崇德殿中舉行才算圓滿。可惜崇德殿才修復了一半,殿試便只能在崇德殿旁邊剛剛修好的章德殿內舉行。
當然,對外公佈的訊息是皇帝和司空都十分重視這次的考試,專門翻修了章德殿用於進行科舉考試。
參加殿試的二百二十三名舉人這次一直到辰時二刻才在朱雀門前集合,依然有尚書檯的官員挨個審查考生資格,避免有人頂替。
不過這次尚書檯的官員態度和善了很多,所謂的檢查身份也多是走個過場。這二百多人最近兩天已是出了名,連最後一名孫山都接到幾十張拜帖。
辰時三刻,朱雀門大開,王垕和國淵從朱雀門內緩緩走出,兩百多名舉人都安靜下來。
————
三國小知識:
1、名落孫山的故事最早出自於宋代范公偁的《過庭錄》。
2、雒陽南宮的正殿是崇德殿,北宮的正殿是德陽殿,兩宮都有一個章德殿。文中的章德殿是雒陽南宮的章德殿,文中北宮此時還沒來得及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