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的答案几乎就和後世的科舉制度沒有什麼不同,而這只是他在考場上臨時想出來的。

不過他的答案中也有一些矯枉過正。比如他認為應該追溯之前三十年察舉制向朝廷推薦的人才,重新讓這些人參加考試,合格者繼續擔任原本的職務,不合格的充數之人直接回家。

開玩笑,三十年?是不是曹操和袁紹也得重新回來考試啊?!

還有,徐庶覺得科舉考試是為國家選拔人才,出題應該特別艱難,他認為這次的試卷題目就出的太簡單了,最好再難上幾十倍,這樣才能篩選出真正的人才。

他還認為每次考試也不應該錄取太多人,因為真正的人才只是少數,朝廷每十年錄取七八個人作為三公的預備就行了,剩下的“庸才”地方上自己消化就好。

但無論如何,徐庶的答案還是全面廢除察舉制。而他也是七千九百多名考生中唯一一個這麼認為的。

其他考生都認為察舉制一時的失察主要是朝廷上奸佞當道,可以出/臺多種辦法來保證察舉制的正常執行,再輔佐以科舉這樣的辦法來保證所有人才都能得到重視。

實際上就連朝廷內部大部分人也都認為科舉不過是暫時的,是目前朝廷蝸居於司隸而施行的不得已的辦法。一旦朝廷重新回到關東的中原地帶,自然會有各大士族取之不盡的人才供朝廷使用。

會試很快就過去了一半的時間,豔陽高照,即便已是入秋,但天氣依然炎熱,一些體力較差的考生額頭上開始冒汗,更有人因為沒有吃飯、喝水而感到頭暈目眩。

王垕當然不會讓自己難過,他和國淵早就商議好輪流帶隊巡視考場,剩下一人就在涼棚裡休息。王垕還準備了食物,有米糕、肉脯、小菜、清粥,還有一大壺涼茶,以及給洪烈準備的麥糖。

國淵最近總和王垕混在一起,早就熟絡,巡視一圈回來也不客氣,拿起竹筷夾起一片羊肉送入口中,又倒了一大杯涼茶一飲而盡。

這時本來應該王垕去巡視考場了,但他還沒吃飽,就舔著臉以茶代酒和國淵喝了起來。

除了他們兩個主考官,考場內還有百十名尚書檯各曹抽調的官吏,自有尚書檯供應飯食。

至於那些禁軍,更是每一個時辰輪換一次,也不用擔心餓了肚子。

就在王垕和國淵“推杯換盞”的時候,叼著一塊麥糖的洪烈突然跑了回來。

原來洪烈覺得無聊,自己出去抓小蟲子玩。正好太學舊址這邊多是殘垣斷壁,洪烈只抓了一上午就收穫頗多。

不過他突然回來可不是覺得肚餓,實在是考場上出了問題,但兩個主考官都不在,其他巡場的官吏只好趕緊派這個滿處亂轉的小孩回來喊人。

王垕一開始還真以為出了什麼大事,聽洪烈一說才明白這又是古人的侷限性,又是第一次搞科舉考試,一個個都不敢拿主意,只能來問主考官的意見。

事情很小,有人提前交卷了。

提前交卷而已,有什麼大不了的。

有人提前交卷正好當著眾人的面將其在考卷第一頁的考生姓名、籍貫之類的資訊糊起來,以做公平之意。

王垕放下竹筷,衝國淵微微一笑:“子尼且再吃一會,我去去就回。”

過了一會,王垕懵逼的看著面前兩人:“你叫徐庶?”

徐庶行禮作揖。

王垕又看向另一人:“你叫法正?”

法正的揖禮做的比徐庶還要標準。

王垕深吸了一口氣,讓自己的小心肝不要再顫。

“你二人不錯,我看好你們。”

————

三國小知識:

1、東漢秀才被稱作茂才,這是避諱光武帝秀哥的名字。

2、明清兩代的會試一考就是三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考場之中。所以相比之下,王垕搞的這個科舉才四個時辰,實在是“宅心仁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