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軍上下利益一致時,自然會選擇殺俘這種對他們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禁止是禁止不了的,除非金國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酬功制度,否則這種事情只會屢禁不止。

可金國會選擇改變這種酬功制度嗎?

答桉是否定的。

因為這種以人頭,以殺敵數量為標準的酬功制度,是金軍保持高昂戰力的基礎。

與統一天下,軍隊戰鬥力相比,區區歷史汙點,根本不被金國高層看在眼裡。

畢竟軍隊可是金國立國的根基,是金國最大的安全保障。

若是因為名聲問題,而改變這種自秦朝起就已經盛行千年的酬功制度,進而導致軍隊戰力下滑。

最後要麼被外敵所滅,要麼被內部推翻的話,金國寧可選擇不改變。

況且死的不是金軍,死的是金國的敵人,金國不可能感同身受。

更不可能做出為討敵人歡心,而使自己人悲傷的事情。

面子名聲值幾個錢啊?

就像後世的漂亮軍在全世界作惡多端,還做出臉都不要了的偷資源事情。

可全世界人都罵漂亮軍不好,但何時見過漂亮國民眾自己罵漂亮軍的。

是一等公民不好,還是低油價不香,還是美元收割不爽快?

所以說,當金國改革酬功制度而弊大於利的時候,金國便不會改革。

漠北漠南的羊馬牛駝,皮毛等物是怎麼低價進入中原的。

還不是因為金軍的戰力強大,才讓治下百姓享受到了實惠。

以前金國甚至在中原地區,都因為耕牛價值過高,而導致百里無耕牛。

而現在哪怕是一些窮鄉僻壤之地,也能集全村之力,購置一兩頭耕牛等畜生,而這些都是金軍戰力強大帶來的好處。

從民間百姓到官員,再到朝中女真貴族,都受到了金軍強大而帶來的好處。

所以在未出現特別大的問題之前,金國的酬功制度是根本不可能改變的。

哪怕是完顏璟也無法逆大勢而為,所以金國的酬功制度不改變,戰爭中殺俘的事情,也一直會時有發生。

在沒有信仰,文化水平不高的年代,想要增加軍隊戰力,只能用這種最原始,最直觀的方式去刺激士兵的買命殺敵之心。

原始就原始在以殺敵數量,以首級來核算軍功,直觀就直觀在殺多少個敵人,拿多個首級就有相應的賞錢與官職回報。

就是因為如此的簡單快速有效且殘暴,所以這套酬功制度,自秦開創以來,一直流傳至今,不曾廢除。

殺俘不管如何的殘忍不仁,起碼還在軍事的範疇之內。

金軍並沒有把這種風氣延伸到殺良冒功上來,這就是完顏璟多年來的最大努力了。

至於殺俘這種事情,完顏璟遠隔千里,對前線大軍他也無能為力。

除非完顏璟御駕親征,否則對這種事情,只能在事後下旨呵斥一番,讓前線大軍收斂一點,別太過分。

再多,抱歉,對一支打了勝仗的軍隊只能賞,不能罰。

歷史上打了勝仗的軍隊不要說罰了,就是賞賜不及時而出大問題的例子數不勝數。

遠的不說,當年趙匡義怎麼架驢車逃跑的,這個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