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好壞(第2/2頁)
章節報錯
徒單克寧沒給完顏璟多想的時間,繼續說道:“老臣說這些是想告訴陛下,如果是唐漢先秦之文化,那麼漢化又如何了!但五代之後的漢家文化,臣不建議去學。”
說到這完顏璟已經明白了,現在的漢文化是殘缺的,不全面的,像五代之前,書生都是收取關山五十州,落個書生萬戶侯,可騎馬佩劍上陣殺敵,長安城的紈絝子弟都是以報效國家戰死沙場為最高榮譽。
而五代之後呢?好男兒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空談內鬥,視武事為低賤,視文事為高貴,人民的性格從之前的開闊侵略性格,變成了內斂忍受性格。
唐漢時都以開疆擴土為最高功績,可是五代之後呢?宋只想著燕雲十六州,西域東北不是華夏的土地嗎?
還有明朝只記著自己的漢地十八省,其他的都屬於國外了!
朱棣開拓的遼東蒙古地區在其死後,丟了個一乾二淨。老是想著隔著長城各過各的,最好是老死不相往來。
真正可笑的是收復西域、西藏、跟蒙古高原地區的,是兩個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王朝。
包括後來的辛亥革命,革命黨弄出個鐵血十八星旗出來,只有漢地十八省,新疆、西藏、蒙古、東北這些地方都不要了,各自去獨立建國,各玩各的!
所以袁世凱對革命黨的政治能力是百般瞧不起。
真按革命黨的那一套來,那就只是漢人自己革命自己共和,跟人家其他幾個民族沒一點關係。
那人家要是真獨立了,是北方政府有能力還是南京政府有能力派兵去收復呢。
如果五族共和後,哪裡有叛亂中央出兵,那是收復失地剿滅叛徒。
真按革命黨的一套來,等人家建國之後再去派兵收復,那就是入侵戰爭,這就是兩種性質了,不管是戰爭的激烈度還是國際輿論,都不是當時的中國可以扛得住的。
袁世凱對清皇室的優待政策,可以看做是利益交換,袁世凱保證清皇室的安全與財富,清朝將自己的法理權交於袁世凱,就像退位詔書上所寫,是五族共和國旗為五色旗,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中國向蘇聯解體一樣分裂成好幾個國家。
真正的漢文化是文武雙全的,像趙宋一樣,為保證自己的統治,將武事扔掉,只繼承了文事。
高麗學的宋朝,所以他也學了個文事,像漢家的武功之文化就根本沒有學到。
而學到漢家武事文化的是日本,因為日本學習的是唐朝,所以日本國內,戰爭,死士,武士道精神橫行,一旦日本統一,就一定會向周邊國家發動戰爭來開疆擴土,哪怕是隔著大海都擋不住它開疆擴土的心。
一個是開疆擴土,一個是將自己原有的土地都能丟掉,就像徒單克寧所說,如果是五代之前的漢文化,那漢化了有何不可。
五代之後的漢文化是不學也罷,將原本是狼一樣的民族變得跟羊一樣,軟的不行,自己都沒有信心。
看看宋以後的中原王朝,與異族作戰時沒三五倍的兵力優勢,跟裝備優勢根本打不過人家,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往往是敗多勝少。
甚至受此影響發展到後世一些網路小說中主角穿越到古代,與少數民族對戰時,好像沒有槍炮就打不贏,冷兵器下的漢軍真打不贏少數民族嗎?
為什麼漢唐之時可以!幾千唐軍就敢在突厥的大本營裡橫衝直撞,漢軍出塞哪一次不是以少勝多。
所以說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真的很重要,像金國滅亡之時,蒙古軍隊進入中原地區,就像蘇軍進了阿富汗,到處都是反抗的女真人,搞得蒙古軍隊對女真是大肆屠殺之後才穩定的統治,中原地區的女真人除了漢化的之外,因為反抗蒙古人被殺的是十不從一。
明明北方漢人最多,但為什麼蒙古卻對女真人的提防心是最重,完全是因為被女真人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給嚇怕了。
其實漢家也有這準酷烈精神,如五代十國之時,契丹數十萬騎兵入住中原,連汴梁都被佔領了,可是最後還是被中原百姓給趕了出去,契丹皇帝都成了肉乾,契丹大軍先是耀武揚威的進入中原,最後是狼狽不堪的逃出中原。
可是宋朝開始,漢家就沒有了這種精神,清軍入關之時的兵力,還真沒有契丹入住中原時的兵力強盛。
而且當時的明末,也不像唐末之時藩鎮割據,整個中原都是碎片化,說起對外環境來說,明末可比五代時好了太多,可就是這樣都沒守住整個天下。
五代時的中原百姓面對契丹的屠刀是反抗,最後將他們打了出去。
而明末時的揚州百姓面對滿洲的屠刀是跪地求饒,一個清兵就可以押著幾百民眾去行刑,他們面對清軍的屠刀,寧可指出自己同胞的藏身之地,讓清兵去殺其他人而放過自己,幾百人面對一個清軍,寧可跪著求饒但就是不敢反抗一下。
很多瞭解揚州大屠殺這這段歷史的外國人,都很疑惑,明明清軍只有一個人,而他們卻有幾百人為什麼不敢反抗呢?清軍手裡拿的是刀還是馬克沁機槍?明明可以站著生,但為什麼卻要跪著死呢。
區區十多萬滿洲兵,就能征服近兩億多人的中國,這要是放到宋之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這種事情就是發生了。
只能說宋對中國茶毒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