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再見長樂(第1/3頁)
章節報錯
說實話,馬周這麼殘暴的直接殺了一批東突厥勞力,這是李泰所沒有想的。
畢竟馬週一直以來給自己的印象,都是溫文儒雅的寒門士子。
縱然成為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但也從來沒有任何桀驁之行。
這次這般居然給這些突厥勞力的暴動推波助瀾,然後藉助突厥勞力的暴動,直接徹底鎮壓了這些突厥勞力,徹底殺得他們膽寒。
原本李泰還感覺是不是有些過分,但在這之後,就算李泰發現突厥勞力變得溫和多了。
讓他們幹活就幹活,讓他們學習就學習,都不見什麼反抗的。
在這時候,李泰倒是對“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有了幾分較為充分的認識。
以自己那種只要自己對待這些東突厥勞力好,給他們獎勵與績效,然後他們教育他們,那他們自然就會慢慢融入到華夏文化中的想法,實際上是有幾分不成熟的。
因為他們的成長環境跟漢人的成長環境不同,華夏百姓所擁有的溫良,對這些東突厥的勞力來說,是不存在的。
所以想要讓他們聽話,就必須要展現出強大!
他們是天生追隨強者的,弱者給予他們的仁慈,在他們看來只是軟弱,但是強者給予他們的仁慈,那就是對他們的恩賜。
如果沒有馬周這次直接屠戮,東突厥勞力們並不會對李泰以及大唐有任何感恩。
但在馬周這麼操作一次後,這些東突厥勞力彷佛突然覺悟了一樣。
他們感覺比較起以前的生活,現在哪怕做苦力也比當初的生活更像是人!
這一幕讓李泰看來有幾分匪夷所思,但現實就證明了馬周是對的。
這些東突厥的勞力,開始辛勤勞動起來。
李泰按按腦袋,說實話,這次暴動的確是出乎了李泰的預料。
李泰把這件事情記錄下來,下一次回皇宮時,就必須讓李世民安排支部隊駐紮在附近了。
不過,在李泰看來很是危險的事,在馬周看起來,這就是理所當然的。
既然李泰想要大規模的使用這些東突厥的勞力,那規矩就一定要在一開始時就立下來。
否則真等到異族人數上了規模,高陵退伍老兵組成的不良人們沒有辦法鎮壓時,這些東突厥的勞力要是發生了暴動,勞力死傷馬周並不心疼,但高陵的農閒百姓與徭役受到了波及,那馬周可是難以接受。
所以,還是早一點把這些東突厥心中的火焰給滅了。
而明白了自己弱小的東突厥人用起來,那自然是順手多了。
李泰說的要教授他們學習漢話,行漢禮的事,自然也能在這時候抓起來。
進行了基礎教育後,馬周便把其中學習積極分子挑選了出來,這約三千勞力中也就跳了三十多人,交給鴻臚寺派遣過來的侍者進行重點的教學。
不僅對付這些人的態度要好的多,尤其這些人能斷斷續續用半生不熟的漢語交流時,馬周便馬上提升了他們的待遇。
馬周讓他們吃飯的待遇與高陵徭役的待遇相通,比如他們的伙食除了鹹菜以外,不但放寬了吃包子的限制,而且也能喝到雞蛋湯,甚至偶爾吃到雞肉。
這效果一展現出來,他們的態度倒是完全不一樣了,甚至在突厥的勞力之中能夠橫著走。
而馬周更進一步讓這些翻譯的侍者說,誰先掌握五百個漢字,那誰就能成為管理他們突厥人的伍長或者百夫長,有了吃飯待遇提高作為證明,這些人的學習勁頭,直接就起來了。
對於很多底層的突厥人來說,突然發現,好像給大唐做狗也沒什麼不好的。
事實上,一直在清朝前,華夏都是東亞文明的的燈塔,至於大唐本身對周圍異族的吸引力更是無窮無盡。
只不過突厥人到底在草原稱雄一時,多少有幾分民族自尊心,但現實是這種民族自尊心在面對大唐這個亞洲燈塔時,他們能發起一波暴亂就很不錯了。
而一波暴動失敗,不論是草原上強者生存的法則,還是文明燈塔對草原部落的吸引力,都幾乎讓他們認命。
至少吃著口中的包子,喝著帶著蛋花的鹹湯,對這些願意學習漢語的突厥人來說,給大唐做狗有什麼不好的,很多異族想要做都還沒有這個資格呢!
所以,整個鄭白渠的工程,開始在勤勞的東突厥勞力的努力下不斷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