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次南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襄想找的名醫自然是華佗和張機。
華佗字元化,豫州沛國譙縣人,是曹老闆的老鄉,今年應該四十三歲,正在四處遊醫,三個多月前,劉襄“遇刺”之時,曹操就已經傳信家中命人尋找,可惜到現在也沒個音信。
陳郡袁氏也派人尋覓,一樣沒有找到。
張機,字仲景,荊州南陽郡涅陽縣人,今年三十六七歲,已經被舉為孝廉進入官場,正在洛陽為郎官,擅長醫術之名還沒傳開。直到了建安年間,被朝廷指派為長沙太守,他在署衙大堂開始坐堂為百姓醫病,那時候神醫之名才廣為傳播。
劉襄懷疑張機就是那個在荊南反了劉表的張羨,都是南陽人,家族都是累世為官的世家大族,都在那個時間段當長沙太守,死的時間也相近,都是字仲景,都深得民心。
天下哪有這麼多的巧合?
他其實早就派人去請過張機,可惜被不擅醫術的理由拒絕了。這不難理解,世家子弟不想給劉襄治傷很正常,說不定還盼著他早早死去才好。
雖然後世被尊為醫聖,可他畢竟活在當下,有自己的親友和階級,當然也會有敵視之人,很不幸,劉襄就是被敵視的。這種情況是不敢強迫的,容易被人弄死,醫生可不是隻會救人,醫術越高,危險性就越大。
這兩個神醫暫時是指望不上了,就像甄逸所說的,看天命吧。
至於甄家想當大糧商的事情,沒問題,但需要監管,劉襄確實需要一個補充官方府庫的商號,負責運轉糧食市場,規範大批糧食的流向,以及對抗境外的糧商。
“甄公可以準備人手下鄉收糧了,最好在每一個縣裡建立商鋪,可以跟軍中家屬的坐商合作,但是,吾要設立監管,每年春秋兩季各報賬一次,緹騎也會不定時檢查。還有,收糧的價格不得低於官方公佈的糧價,賣糧的價格不得高於限定標準,否則定斬不饒。”
甄逸非常肯定的回答:“甄氏定為主公看好糧食運轉,絕不會以此謀取暴利。”
劉襄點點頭:“吾會專門設立糧秣督察司,負責制定米糧的收購與賣出價格,監管糧食市場的運轉,制定儲存與買賣的比例和釀酒釀醋的用量。暫設六位督察令史,甄氏家主有一個位置,軍方三人,由崔奕、閻柔和軍正丞夏侯蘭擔任,將軍府一人,由秘書丞田疇擔任,最後一人定為典農從事範賢。”
任命的文書由田疇起草,包括任命自己的那份。嗯,很新奇的體驗。
這個監察司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只有監督之權,以不定時會議的形式辦理公務,由田疇和夏侯蘭居中統籌,更像是有舉報權的顧問。
這是在緹騎之外,給甄家戴上一個緊箍咒,糧食太重要了,必須慎之又慎。
甄逸非常愉快的接受了,他並不想在糧食這裡賺大錢,他要的是自己死後,家中子弟能保持政治地位。
“謝主公。”甄逸眼也不花了,氣也不喘了,顛顛的出去安排人手了。
崔奕鬱悶的抱怨:“主公,某又不懂得糧食該怎麼賣,這勞什子監察令史怎麼當?你都很久沒帶我出征了,這個行軍長史也做得不爽利。”
“給你升官還抱怨,當初做了八年的隊率,很開心嗎?行了,去遼東的時候肯定帶著你。那個監察令史,你和閻子明是要保證軍方的話語權,絕不能因為糧食問題耽誤征戰,千萬不要輕視商人的逐利之心,幫我看住這個糧倉,明白嗎。”
這麼一說,崔奕就想明白了:“某懂了,讓他們留好打仗的儲備,剩下的才能賣,可府庫裡也有存糧啊,讓他們留多少合適?”
“至少全軍三個月的征戰所需,千里以外的遠征不用算,那種戰役不能指望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