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準備先結束太行山的戰事,再好好的打一打遼東那裡的四國大戰。

現在的遼東戰場挺有意思,安平軍佔據遼寧,對手是朝鮮半島的樂浪郡,佔據吉林以及黑龍江中南部的扶餘國和高句麗國,還有佔據蒙古東部草原的東鮮卑。

東北統一戰嗎?擴大版的遼沉戰役?

他原本的設想只是收回大漢的樂浪郡。

高句麗、扶余、東鮮卑會站到樂浪一方,這是他始料未及的,是幽州的崛起太過強勢,讓他們感受到了威脅,還是有人合縱連橫,想要搞一出共抗強秦?

這三個國家雖然算不上累世血仇,可也多次互相征伐,打得血流成河,他們能有結盟的意向,真心不容易。

真的有人要效彷蘇秦、張儀故事?

這一點要搞清楚,不同的狀況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這個任務交給了緹騎,派人進入樂浪郡,探訪張岐最近重用何人。又發信給閻柔,命他派出軍中的鮮卑和高句麗兵卒,打探高句麗王伯固和東鮮卑素利、彌加,最近有什麼重要的賓客。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肯定能找到一些跡象。

說起遼東戰事,崔奕是不考慮什麼合縱什麼連橫的,他進言道:“主公,咱們先不管其他的,只要把最強的鮮卑揍趴下,攜大勝之威調頭東進,什麼扶余、高句麗,他們擋不住我軍兵鋒,樂浪就是盤中餐,跑不了,最後再收拾他們便是。”

這是他的一貫風格,什麼都是虛的,只要在戰場上幹翻對手,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袁渙有不同意見:“鮮卑雖然內亂,但實力猶存,此時決不能逼迫過甚。明公,吾願出使扶余,若能把扶余人拉到我方陣營,敵人的聯盟便不攻自破,任何一路皆不是我軍對手。”

“扶余人左右搖擺,曜卿此時出使,恐有危險。”劉襄很擔心。

袁渙朗聲長笑,拱手請命:“古有班定遠懾服西域,吾願效彷先賢,助明公平滅敵國。”

劉襄對他有些刮目相看了,平時挺溫和的一個人,沒想到胸中有這般豪勇之氣。

“曜卿需要什麼才能說服扶余王尉仇臺?”

“尉仇臺心向漢廷,扶余夾在鮮卑與高句麗兩大強國之間,勸服不難,只需明公以大漢鎮北將軍之名,發一道諭令,命其出兵夾攻高句麗即可。”

劉襄想了想,覺得一道諭令怕是不夠,得加碼:“吾有朝廷賜予的符節,曜卿此行持節北上,跟尉仇臺說,若此戰得勝,允他互市之時,增加交易額度,對他開放食鹽和糧食,他打下來的高句麗地盤,盡數劃歸扶余所有。”

“如此優握,此行必成。”袁渙信心滿滿。

劉襄還是覺得不夠穩妥。

“史阿。”

“末將在。”

“命你為此行副使,領宿衛騎士三百,護衛袁渙出使扶余。”

“末將遵令。”史阿抱拳應命。

“多謝明公。”袁渙揖手答謝。

田疇起草諭令,田豫去取了符節,兩人領了兵符印信下去準備出使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