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跑馬圈地(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漢是分封與郡縣並舉制,實封的侯爵只享受食邑,沒有封地的治理權和兵權,封到縣級就到頂了。
王爵之中沒有親王、郡王之分,只有諸侯王,他們的封地被稱為國,與郡等同,沒有兵權,有一定的治理權,由中央派遣國相管理、輔佐、監督,王國的賦稅不用上繳國庫。
到東漢末年的時候,王爵已經很多了,冀州九郡裡面有五個王國,青州六郡有四個王國,兗州、豫州、徐州也是這樣的情況。
內地的幾個州,有一大半的賦稅其實是到不了中央的,可內地的人口、賦稅最多。
劉襄不怕這些諸侯王有軍權,幹翻他們,順便砍了腦袋,一了百了,沒有後續的麻煩。
他厭煩的是那些宗室什麼功勞都沒有,封地還不交稅,趴在百姓身上吸血,這對政權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包袱,特別是他這種處於打天下階段的新興政權。
他不想背上這種負擔,可又礙於宗室的身份,沒法明面上下手。
劉襄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不太會玩那些政治套路,有了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軍隊,用軍隊去清洗一遍的想法,自然而然的冒了出來。
得減緩進兵步伐了。
攻城掠地的次序得變一變,要先打黃巾,等收編了足夠的黃巾再攻城,清洗一遍王侯、世家之後,自己再出兵接收地盤。
想到就做。
聚將頒令。
“周倉,改換旗號,帶領所部人馬深入青州,收編黃巾。”
“嚴綱領越騎截殺附近斥候,遮蔽視野,掩護周倉所部離開大軍的行進路線。”
“其餘人等隨我兵圍歷城,不用著急攻城,我軍要在歷城城下待一段時間。”
劉襄想要再玩一次黃巾縱橫青州的戲碼,青州黃巾鬧得很兇,雖然沒有出現統一的黃巾軍大隊人馬,但本地起義的和被徐州趕出來的,少說也得有二三十萬人。
周倉和嚴綱還沒來得及應聲領命,沮授越眾而出,開口阻止:“且慢。”
這幾道命令,讓他明白了劉襄的意圖,欲行冀州舊事,急忙勸諫:“啟稟主公,此事不可。今時不同往日,劉伯安率眾來投,主公聲威大漲,此前拯救藏書,擊殺弒君逆賊,現又建築書城,聲望日隆,實為宗室第一人。”
他拱手行禮,目光懇切的盯著劉襄:“不可再行如此大損名望之舉,還望主公三思。”
劉襄不置可否的問道:“依公與之見,吾該當如何?”
“當堂而皇之,先禮後兵。”
明明白白的告訴別人,老子要來搶地盤?這話不應該是知兵擅權謀的沮授說的吧?劉襄疑惑的問道:“公與何意?”
“主公,青州刺史焦和好立虛譽,清談幹雲,觀其政,賞罰淆亂,州事蕭條,許多地方已成丘墟,不足為慮。青州黃巾格外殘暴,多有屠城邑之舉,民多憤恨,不可與之牽連。”
他先說了不能假扮青州黃巾的原因,又繼續勸道:“主公聲威鼎盛,不可自汙,當派出使者,傳信勸降。青州六郡,王國佔其四,以主公在宗室之中的威望,吾料定,其必不敢戰,當能接信而降。
再發安民告示,言說我軍不忍百姓離亂,特為剿除盜匪,還青州太平而來,以主公愛民如子的名聲,百姓必然依附。
如此,青州可定,何須遮遮掩掩,與盜賊匪徒為伍?”
劉襄思考了一番,沮授提出來的平定青州的計策確實不錯,現在這個時間段,袁紹、袁術、曹操、劉表大多用的這種辦法,以名望、人脈影響上層階級,然後就是跑馬圈地,迅速擴張實力。
收穫很大,隱患也很大。
各有利弊吧。
他有點為難。
“諸侯王不交賦稅,吾負擔不起。”
後半句沒說,但沮授聽出來了,他撫須一笑,不在意的說道:“人、地已入我軍之手,如何治理,全看主公意願,依照律法,明正典刑便可,此事可交給劉伯安處理。”
先忽悠人投降,然後再找茬,依照律法把人砍了?還特意點出,要讓劉虞去做,緩解了一下自己這個主公反覆無常的惡名,也能利用這事削弱劉虞的名望。
一箭雙鵰,心真黑。
我喜歡!
“公與此言有理。”劉襄點頭同意了這個建議。
這些年獨自帶兵征戰,還沒養成找軍師詢問計策的習慣,忘了有隨軍的軍師沮授和參軍事荀諶的事了,真是浪費。
“友若可還有計策助我?”既然想起來了,就不能冷落。
“公與兄大才,吾受益良多,願出使各郡國,為主公說服敵人來降。”荀諶很謙虛,沒有提出異議,願遵照沮授的計策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