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不狠 站不穩(第1/2頁)
章節報錯
命令下達之後,最先遭殃的就是國內城周邊的高句麗百姓,一萬五千胡騎在三十多里的橫溝平原肆虐。
一天時間,將近五萬人被抓,故國川王出兵的時候,已經抽走了大部分青壯,安平軍又在其中挑了三千多人充做勞力,其餘皆為老弱婦孺,被驅趕到了國內城下。
後面還安排了大嗓門的兵卒喊話:
“將軍說了,儘可放心收百姓入城,我軍不會趁機進攻。”
“放心收納百姓。”
“我軍不會攻城。”
安平軍的喊話被高句麗百姓的哭嚎淹沒,頭髮花白的老者,滿臉淚痕的婦人,嬌弱的幼兒,四萬多人圍著城池哭求,聲震四野,催肝斷腸。城上守軍多有親朋故舊在城外,性子急的就要去放吊橋開城門,被軍吏砍了十幾個腦袋才止住開城之舉。
城下哭得悽慘,城上悲憤莫名,城池內外一片愁雲慘霧。
收入城裡還是拒之門外,成了高句麗一眾官員的難題。
“不可開城,此為敵軍陰謀,他們騎兵眾多,會趁著開門之時衝進來。”這是主張要堅守城池,與敵人打消耗戰的。
“漢軍承諾不會趁機攻城。”這是官場小白。
“愚蠢,敵人的謊言怎可相信?”這是清醒之人。
“漢軍來的太快,城外許多百姓來不及躲避,現在困在城牆之下,不讓其入城,他們必死無疑,諸位怎能如此狠心?都是我國子民,怎能就這樣看著他們死在眼前?你們的心都是白山上的冰雪不成?”這是有親戚朋友在城外進不來的。
“不可開城,城內地方有限,安排不下這麼多的人口,糧食也不夠這麼多人吃的。”
“你聽不到百姓的哭嚎嗎?”
“一時心軟只會壞了國家大事。”
“不可中了敵人奸計。”
十幾個留守的官吏爭執不休,閉門不納的聲音更大。
“都是我國子民,怎能棄之不顧?”伯固很氣憤,這些官吏吵來吵去,意思很明顯,要拋棄城外的百姓。他只是監國太子,這樣的大事無法一言而決,便想尋求主簿然人的支援:
“主簿為大王託付國事之人,城外子民的哀嚎,在王宮聽得清清楚楚,閣下不能充耳不聞啊!我見識淺薄,但也聽過有民方能立國的道理,若失了民心,國家必然傾頹。”
然人面色愁苦,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五官都快縮到一起去了,聞言哀嘆道:“此事,左右為難呀,閉門則會激起民怨,民心、軍心皆喪,士氣大挫,戰意全無。納之則城中擁堵,補給不足,若是收了這一批,下一批必定到來,城池狹小,容不下太多百姓。”
他像哭一樣的笑了一下,搖搖頭,感嘆道:“早就聽說大漢鎮北將軍是天下名將,這次真是見識到了,其用兵果然詭詐,此計一出,進是死,退也是死,臣無法應對,世子,恕臣無能,不如降了吧。大王與這樣的人物對敵,恐怕凶多吉少了,為了高句麗的社稷,世子要忍辱負重啊!”
話說得很明白,打不過,沒必要堅持了。
伯固很生氣,我是讓你解決問題的,不是讓你勸我投降的,雖然高句麗投降大漢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很多高句麗國王都接受了漢朝的冊封,可他爹沒受冊封,最重要的是,他還沒登王位呢,就要被推出來背黑鍋。
這不能忍,漢軍來了就讓他背黑鍋,等漢軍走了,不一定會把他怎麼樣呢,想登上王位的人很多,他現在不能沾染投降的汙名。
“住口!”伯固拍案而起,高聲大喝:“大戰當前,你這個老狗怎敢亂我軍心?來人吶,將狗賊拉出去砍頭。”
王宮的禁衛猶豫不決,太子的侍衛衝上來擒住然人,拖著他就往外走,然人高聲抗辯:“我良言相勸,沒有私心啊,世子,世子要以國家為重,不可意氣用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