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固不理不睬,主簿然人很快就被拖了出去,喊聲逐漸遠去,不多時首級被奉上大殿,一眾官吏鴉雀無聲。

看了一眼血淋淋的頭顱,伯固又掃視一圈下面的官吏,冷冷的說道:“這就是投降的下場。”

藉著誅殺然人的威勢,他高聲下令:“開門,放百姓進城,我要與漢軍死戰到底。”

血的教訓就在眼前,誰都不敢開口反對,之前反對開門的人,恨不得把頭低到褲襠裡去,就怕太子找他們的麻煩。

提議開門的官吏立刻就團結在了監國太子身邊,一朝天子一朝臣嘛,這個道理誰都懂。漢軍兵臨城下又怎麼樣?先把權力攥到手裡再說。

議了下安置百姓的流程,一眾官員退出王宮大殿,該辦事的,該回家的,各有去處。

伯固獨自待在空蕩蕩的大殿裡面,走到國王的位置上,整理衣冠,正坐於此。

“監國太子沒有投降的道理,只有王才有投降的餘地啊。”他低聲自語。

國王杳無音信,敵人大軍臨城,留守官吏派系不一,王宮大內心思叵測,他不想當替罪羊。

監國太子投降以後必定下場悽慘,被廢是肯定的,能活命都是幸運,然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嗎?

他當然知道,可他跟自己不是一條心啊。這樣的人還是殺掉的好。

大王不在了,我便是王!

於此同時,國內城的北門和西門開啟,高句麗百姓蜂擁而入,劉襄與崔奕、嚴綱視若無睹,徐晃不解的問道:“主公, 為何不安排人手衝城啊?雖然西、北兩面緊鄰山地,難以展開大隊人馬,但可以出動小隊驍騎,四百甲騎具裝足以衝進城去。”

劉襄笑著調侃道:“吾答應他們不趁機攻城了,不好食言而肥啊,畢竟,人無信不立嘛。”

“啊?”

徐晃覺得這話不太對,仗不能這麼打吧?可面前這位是天下人都承認的名將,這其中可能有自己理解不了的深意?

他有點懵。

崔奕搖搖頭,自己這個部下,還是缺少戰陣經驗啊,他解釋道:“四萬多人,聚集在狹窄的西、北兩地,塞得滿坑滿谷都是,戰馬跑不起來,只會被城上的守軍射死,衝城最重要的是速度。”

“那能用甲士步戰嗎?”徐晃請教。

崔奕指點道:“能,但戰場狹窄,那裡的人又多,屍體會破壞陣型,阻礙進攻速度,沒有速度便無法奪門,想趁亂衝進去,就得拿兵卒的性命填,主公愛惜士卒,不會命人去這樣的血肉磨盤裡打滾。”

徐晃想了想,決定拍個馬屁:“主公仁義!”

又出言感謝崔奕:“多謝崔長史指點。”

劉襄笑了笑接受了徐晃的恭維,他心情不錯,敵人放老弱入城,便是敗局的開始,若是放箭驅趕百姓,才是麻煩事,那就代表城裡的人已經不再考慮以後的事情,有了死戰之心。

不管不顧死守城池的話,國內城與尉那巖城非常難打,那時候就是他犯難了。

現在挺好的,一切在按照他的計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