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手拿過一卷空白的竹簡,思考著合適的人選。

崔奕粗豪,趙雲忠厚,周倉是個直腸子,王興是個技術宅,閻柔、嚴綱、楊槯鎮守在外,都不適合跟世家大族打擂臺,其他將校又不夠份量。

關羽倒是個性子高傲,且看不上士大夫的好人選,可惜權謀、威望都有點差勁,。

勉強推到臺前,怕是會被人玩死。

況且,帶兵的武將還是少參與政治比較好。

勳貴暫時指望不上。

袁渙低調,甚至都熄了爭寵之心,否則他不會允許蔡琰待在書城,與自己分別兩年之久。

也不知道袁滂老爺子是怎麼教育他家中子弟的,一個個的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

其餘外戚,曹操本人就是世家子弟,糜竺早就站到了士人一邊,甄家兩兄弟年紀太輕,扳不動那些世家大族。

甘氏小門小戶,袁術的女兒不能給她興風作浪的機會,汝南袁氏的能量太大,打壓還來不及呢。

這麼一想,自己的外戚不給力呀!

他是家中獨子,也找不到近枝的族人,根本沒有真正的宗親,那些劉姓宗室,難以真正的信任。

想找幾個幹髒活的,怎麼就這麼難呢?

想了半天,一個名字都沒寫出來。

難道只能指望錦衣衛了?賈詡那個惜命的老狐狸,怕是難以指望他正面跟世家大族硬頂啊。

看樣子還得在寒門子弟身上下功夫,提拔幾個酷吏,培養幾個倖進的臣子。

就看誰能抓住機會了。

“召賈詡來見。”他吩咐侍從。

宮中有宦官,是劉協一朝的老人,劉襄信不過,只安排他們做一些粗使的活計,大部分人在長樂宮的絲綢工坊裡面做工,身邊是沒有的。

所以,他在正殿處理朝政的時候,還是原來那群渾身疤痕的侍從負責跑腿,在後宮之時,由宮中女使傳令。

賈詡辦公的地方離正殿不遠,不多時就趕到了偏殿的書房,行禮拜見之後開口詢問:“主公有何吩咐?”

“抓了多少人了?”

“四百七十五人,押在長安詔獄、廷尉詔獄和左右都侯獄。”

劉襄點點頭,分別關押不是因為裝不下,而是需要廷尉府和衛尉府的人手幫忙審理桉件。

催促道:“士人聯名勸進,登基大典不遠,我會向後壓一兩個月,你要加快抓捕和審訊的速度。”

賈詡面露苦色:“啟稟主公,抓捕不難,可審桉的人手不足,結桉的時間不夠用。”

劉襄理解他的難處,自己要求錦衣衛必須收集實際的罪證,不許構陷,因為這是他親自下場,關乎名聲和民望,不能玩那些莫須有的套路。

審理慢,在意料之中。

“我會命夏侯蘭和滿寵帶人協助審理,加快速度吧,登基之前必須處理乾淨。 無錯更新@”

“末吏遵令!”

釜中囚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