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海軍就要去藍色的海洋(第2/2頁)
章節報錯
眾所周知,同樣的船帆面積,越是狹長的船型,速度就越快,也更加容易側翻,載重當然也會越低。
就像帆船之中速度最高的船型:飛剪船,船隻的長寬比是6:1到8:1,航行速度能達到12節到16節,為了防止側翻,船底採用的是「V」字型結構,因為能切開海水,船尾後面的浪花像一把剪刀,所以被稱為飛剪船。
劉襄當初發
展水軍,就是選擇的這個船型的船底結構,但飛剪船的載重太低了,所以造大船的時候,戰艦選擇了蓋倫船型的長寬比,商船選擇了更寬的結構。
結果不如人意。
他一邊努力的回想著蓋倫船和飛剪船的所有資訊,一邊持筆記下對新船的要求。
「商戰兩用船型,長三十丈,寬七丈,4:1的長寬比,消減船首樓為一層,降低風阻,船首樓後移,讓出一部分船頭位置,用以加裝更大的船首帆。
船尾樓設為三層,尾部定為方形結構,加大第一層和第二層船尾樓的面積,放棄在甲板上建造貨倉,整體船型要像一個迎風的緩坡。
快船長三十丈,寬五丈,一層底倉一層貨倉,不設首樓,一層尾樓,四個桅杆儘量加高到十五丈,儘量加大船帆面積,船頭和船尾全部加裝軟質縱帆。」
消減船首樓會降低船隻的戰鬥力,主要是降低了接舷戰和突進之時的遠端打擊力度,但會降低風阻,增加速度。
兩種火炮的試射成功,讓他敢於選擇速度,削減戰力。
這份記載了新船規格的紙張會由錦衣衛送到船廠,他相信新船會比前三艘試作型的效能更好,因為船匠的手藝在上漲,第二批試做的船隻明顯比第一艘強。
這種肉眼可見的成長,讓他很欣慰。
大漢縱橫四海的時代必然會來臨,也許自己活著的時候就能看到。
嗯,先從南海開始。
「傳令,正在海試的戰艦,劃入雲帆營主力艦隊,用以開拓海路,震懾外邦蠻夷。
主力艦隊劃出三十艘旗魚戰艦,三十艘刀魚戰艦,組建南海艦隊,駐紮番禺,由周泰擔任督軍,第一艘試作型三十丈大船,劃入南海艦隊,用以震懾南越,打擊交州海域的盜匪。
再劃出三十艘旗魚戰艦,三十艘刀魚戰艦,組建東海艦隊,由凌操擔任督軍,維護揚州海域的航道。」
雲帆營的主力艦隊被一拆為三,太史慈前往東南亞海域開拓航道,周泰和凌操組建南海和東海艦隊,再加上之前的渤海、遼東、青州、長江,六個地方艦隊成型,劉襄對大漢海域的規劃也即將成型。
等大戰艦試做成功,主力戰艦會裝備太史慈所部,這樣一來,主力艦隊才名副其實,那時候才能被稱為海軍。
槳帆船戰力不差,可惜只能在內河以及海邊航行,它們是去不了遠海的,只能作為守備力量。
而劉襄對海軍的要求,就是要去藍色海洋,總在綠水裡遊蕩,沒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