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行軍途中決定未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場戰鬥,由公孫瓚而起,也因他戰死而結束。
遼東郡的人馬從始至終都沒有跟安平軍交手,他們被公孫瓚打殘了,太守戰死,都尉戰死,傷亡五千多人。
剩餘的一萬五千人都是被擊潰的敗兵, 見營地被圍,乾脆就投降了。
公孫瓚麾下八千人,被敵我兩軍夾攻,折損過半,只餘三千五百多人,在他戰死之後, 也盡數投降。
遼東屬國的營地只有五百人留守, 其餘都是傷兵,大軍一圍上來,直接就投了,非常的果斷。
留下步卒打掃戰場,收攏傷兵,看護糧草輜重,劉襄帶著騎兵去追玄菟郡的兵馬。
安平軍的一眾騎卒早就飢渴難耐了。
步卒打了將近兩個時辰,騎兵看了兩個時辰的戲,敵人不出來,他們也沒辦法,只能流著口水乾瞪眼。
都是軍功啊。
只讓看,不讓摸。
不開心!
聽到追殺敵人的命令,就像一群撒了歡的野狗,聞著玄菟人的味就追上去了。
夜色降臨之時,終於找到了敵人的蹤跡,斥候回報,前方十里,敵軍正在渡河。
“半渡而擊, 好機會, 請將軍下令, 某願帶輕騎突進,纏住敵軍,爭取時間。”太史慈拱手進言,想討這第一支將令。
“子義莫急,有得是立功的機會,不用心焦。”嚴綱出言相勸,這太史子義哪都好,就是心急立功,不免有些毛燥,這樣容易得罪人呀,作為他的主官,嚴綱覺得自己得勸他一下。
崔奕舔舔嘴唇,皺著眉頭問斥候:“敵人的騎兵在哪?”
“未發現蹤影。”
“這群兔子想陰咱們,主公要當心。”崔奕出言提醒。
劉襄點點頭,吩咐斥候:“再探再報。”
“唯。”斥候領命而去。
“下馬休息。”劉襄一點都不著急,敵人的反應在他的算計之內,前方有人等著他們呢, 用不著騎兵突襲。
那些玄菟人是最後一支成建制的部隊,消滅了他們,遼東三郡就跑不掉了。
他現在考慮的是怎麼治理這片土地,這的人口本來就少,蝗災一鬧,人就更少了,可補給線太長,大量移民負擔太重,他背不起這個包裹。
他甚至不知道能不能養活蝗災之後的災民。
口中食,身上衣,頭上瓦,灶中火,沒有這些活不了,民政,民政,得先讓小民活下去,才有資格談民政。
可這裡是邊境,烏桓、鮮卑、扶余、高句麗、肅慎、辰韓、馬韓、弁韓,還有些東胡的散枝,掰著手指頭都數不過來。
不留大軍震懾,他們能把這裡的漢民生吞活剝了。
蝗災肆虐,今年沒收成,軍隊加上二十多萬百姓,兩路補給線,真不一定能養活這麼些人。
他手裡那些存糧還得養活三百多萬人,也是捉襟見肘,今年的新糧存不住,不但存不住,還特別難吃。
麥子不能磨面,甚至沒法脫粒,漢朝可沒有脫殼的機器,要靠碾壓、砸打脫粒,一壓一股漿,一砸一股水,全得浪費了。
只能煮麥飯吃,麥飯非常粗糲。
稻米也沒法去殼,漢朝去稻殼就靠春米,春米就是一個T字形的木頭往石窩裡砸,今年的新稻,砸幾下就成漿湖了。
米飯裡面帶著米糠稻殼。
這日子沒法過了!
可所有人吃的都是這種東西,劉襄不想例外,特別是在軍中。不能同甘共苦,怎麼得軍心?沒有軍心,他會死得很慘。
不是他小題大做,正史裡面,真的有軍隊因為麥飯粗糲,就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