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公孫瓚的末日(第1/2頁)
章節報錯
徒河縣的守軍經過多次消耗,只剩下不足兩千人,城上防守的多為強徵的百姓。
援軍好幾天不見動靜,他們又傷亡慘重,已經被圍了一個多月了,心中極度沮喪,厭戰情緒嚴重, 幾輪石彈,一次勸降,就開城了。
徒河陷落,敵軍必定各有心思,是進兵奪回門戶,還是退兵構建新的防線,分歧就來了。
等後路被堵的訊息傳到, 三路聯軍必生混亂。
是走是留的問題肯定會引起更大的分歧。
必須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他們的補給線已經斷了, 這會引起更大的焦慮,爆發更大的衝突。
留下怎麼打?
走又怎麼走?
是返身奪回大遼水?還是北上醫巫閭山繞路?
三路兵馬,三種心思。
公孫瓚肯定想留下繼續作戰,丟了遼東屬國,他就什麼都不是了。庶子出身,走到屬國長史這一步,不容易,他肯定不捨得放棄。
玄菟郡位於西北,太守公孫琙肯定傾向於北上繞路。
遼東郡的人不用說,肯定是想打通大遼水。
劉襄在等待。
敵軍銳氣已失,再生了分歧引起混亂,戰機就到了。
加派斥候探查敵軍營地。
調水寨五千人回防,看管城池、物資。
等啊等啊,就等到了九月初六, 敵營混亂,公孫瓚起兵攻殺遼東太守陽終,意圖並其兵馬。
接到斥候回報, 安平軍五萬大軍火速出兵, 趁亂攻營。
玄菟太守公孫琙棄營而走,率領本部八千餘人向西北方向撤退,直奔醫無閭山。
劉襄不理玄菟郡兵馬,命黑山軍分一萬人進攻遼東屬國營地,那裡沒剩下多少兵馬了。
他帶中軍盯著公孫瓚就打。
安平軍圍上來的時候,公孫瓚就在遼東郡的營地裡面,兩路兵馬在營中混戰。
輕車營的砲車在營地外面展開,弩車跟著護軍營的步卒,順著公孫瓚開啟的道路,追著遼東屬國兵馬的尾巴就打進了營地。
射聲營後續跟進。
黑山軍一萬步卒和左、右兩軍圍堵其餘三面,騎兵在營外待命。
公孫瓚的六千騎兵和兩三千步卒,就這樣被堵在敵營之中,受到兩面夾攻。
敵我雙方都在打他。
他剛殺了陽終沒多久,只要再殺了遼東郡的都尉,率領騎兵在敵營之中耀武揚威一番,就能掌控這支兵馬,到時候反攻徒河, 還有保住地盤的機會。
去年劉襄小賊造反,聲勢浩大,國相靠著家世跑官調任, 都尉被他弄死,這裡就是他的地盤,是他的晉身之階,絕不能丟。
不計傷亡的攻進營地,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誰知道後路被抄,賊人怎麼來得這麼快?
安平軍清掃了公孫瓚的後陣,護軍營結陣防禦騎兵反衝,百餘輛弩車,四千弩手,兩千弓箭手,懟著遼東屬國的騎兵就射。
營地的空間被敵我雙方從兩面擠壓,六千騎兵跑不起來,也衝不破敵陣,只能憋屈的與步卒纏鬥。
前陣被安平軍的甲士擋住,後陣在跟遼東郡的步卒亂戰,頭上是如雨點一般的弩失、羽箭、飛梭,身前是長矛大戟的捅刺,還有七八尺長的弩槍不停的飛來,把他們連人帶馬串成肉串。
蘇僕延受不了了,他帶著全族的青壯來支援公孫長史,這些人要是死光了,他的部落就得被人吞併。
自己怎麼就昏了頭,非要跑來這裡,跟閻柔、烏延他們去搶鮮卑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