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在幽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外人眼裡,劉襄敗的很慘。
其實就是在做戲。
前期周倉所部戰力不足,冀州的各路賊寇需要滅掉一部分,幫助他快速成長。所以安平軍需要在前面開路,周倉所部在後面撿漏。
等他們發展起來之後,安平軍就成了捆住手腳的枷鎖,劉襄在冀州的時候,周倉不能鬧得太大,會被人看穿,詔安這步棋就白走了,轉換身份就成了笑話。
所以,安平軍全軍覆沒了。
劉襄帶著宿衛和驍騎返回,其餘各部進入黑山軍,作為主要戰力,帶著周倉本部的兵卒,多路齊出縱橫郡國。趁著蝗災收攏人手,擴張勢力,劫掠冀州世家豪強,將人口、糧草源源不斷的拉回幽州。
與其說是周倉控制黑山軍,不如說是各部司馬在領兵,直接在底層兵卒那裡,烙上安平軍的記號。
再加上週倉一直打的是神上使的旗號,用的是劉襄的名頭,跟其他人結盟的,也是劉襄,周倉只是代為掌軍。
一上一下,還是能夠鉗制他的,不會使黑山軍成為他的私兵。
最重要的是,絕大部分人口都拉進了幽州,周倉本部的編制,最好保持在五六萬青壯,這個規模即能震懾其他賊兵,也不會成為安平軍的對手。
保持戰力優勢才是最好的鉗制手段,而且周倉本部人馬的家眷會在幽州分田種地,這即是優待,也是牽制。
別怪劉襄太過小心,他不敢不謹慎,人心太複雜了,事先做好制衡,才不會有多餘的心思。
沒有多餘的心思,才能心存忠義。
回到幽州以後,劉襄以黃巾軍神上使的身份,聯絡了幷州、司隸、青州、兗州的黃巾軍,各部黃巾遺脈都有回應,幷州與司隸的大部分黃巾,加入了黑山軍聯盟,太行山脈各處聯通的山谷,就成了他們的老巢。
青州、兗州並未結盟,但願意承認神上使的名號。特別是青州黃巾,還送了一份大禮,他們綁架了鄭玄及其弟子一百多人,然後配合安平軍演了一齣戲,太史慈帶兵救援,將這些人全部送到了涿縣。
鄭玄也很無奈,自己等人被賊寇擄掠,算是半個老鄉的太史慈帶兵來救,並勸他們去幽州躲避兵災,青州越來越亂,確實得避一避,他也就沒拒絕。
劉襄設宴款待,甄逸、劉洪作陪,鄭玄帶著幾個弟子欣然赴宴,因為公孫方的事情,他們對劉襄的印象還不錯。
公孫方去年就病死了,臨死前見到了劉襄派人送去的家人,也算瞑目,這事提升了不少的好感。
歡宴過後,又送了一處府邸給鄭玄,讓他和弟子棲身。
劉襄把鄭玄接到自己的地盤,有很多好處。
鄭玄是東漢末年的大儒,是漢朝經學的集大成者,聚眾授徒,不論出身,有弟子幾千人。
無論是送人過去學習,還是從他的徒弟裡面選拔人才,都能解決不少人才缺口。
有位大儒在他的地盤上,就算不在他這裡出仕,也會源源不斷的吸引求學之人,人一多,選擇就多,這可是大好事。
還有一個好處,鄭玄是盧植的朋友,交情很不錯的那種,鄭玄去右扶風求學,就是走的盧植的門路,拜在馬融的名下,他們即是朋友也是同一個老師的同學。
過幾年盧植就要回幽州隱居了,劉襄手裡抓著他的幼子,身邊站著他的朋友,想讓盧植講講兵法,辦個講武堂之類的軍校,難度就小得多了。
送走鄭玄等人,還得解決劉洪的問題,這位算聖可是被他拐騙回來的,現在還掛著安平軍主簿的官銜,以剿匪尚未結束的名義,帶回了幽州。
“元卓公的乾象曆可願在幽州推廣?”
東漢實行的歷法是四分曆,確實不如乾象曆精密,劉襄也是真心想推廣,不但在自己的地盤上實行,他還想推廣到全天下。
這可是大聲望,曆法關乎農時,誰都避不開,一旦推廣有成,天下人皆知劉襄,未來的好處極大。
漢末還是很講究名聲的。
他也相信劉洪拒絕不了這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