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他麾下十幾萬兵卒大比武,在爭奪為他效命的機會。

二月初六辰時出營,軍中大比,己時開戰。

安平軍各部軍侯以上者,作為各區裁判,事先挑選出來的,識字的和軍功三轉以上的兵卒作為輔左。

為表重視,第一天先比騎射,人人都能報名,規定時間內,騎馬跑過障礙區域,便算透過初賽,可以參加之後的正賽。

障礙區設在河灘,根據地形構建了沙地、泥灘,又挖了塹壕,佈置了鹿角,馬匹用的是馱馬,劉襄可不捨得用戰馬。

正賽沒什麼花活,就是賽道箭靶,御馬透過百步賽道,射擊三十步遠的六處箭靶,速度越快命中越多,成績越高,非常考驗速度與精準。全中為優,中四為良,其餘淘汰。

優良者選入越騎營,極優者參加決賽,記錄姓名,緹騎考察後,視情況選入宿衛。

幽州健兒會騎馬的多了去了,有萬餘人報名,六千多人透過初賽,各個興高采烈,野地裡圍觀的百姓也跟著喝彩,幾萬人歡呼雀躍,在初春的天氣裡吐氣成雲揮汗如雨,熱烈非常。

到了正賽就蔫了,要麼跑快了沒射準,要麼射準了跑不快,半數以上被淘汰,其餘也就評了個良,只有百餘人得優。極優者五人,高速賓士,箭箭命中靶心,有一人六靶命中九箭,名為太史慈。

太史慈回應徵辟,搬家到了幽州,為刺史府曹掾從事,正趕上大比,興致勃勃的參加,要展示一下手段,拔了個頭籌。劉襄沒讓他失望,當場提拔為越騎營軍司馬。

這種行為,不但太史慈倍受鼓舞,其他將士也被激勵,嗷嗷叫的要展示手段,大比更加激烈了。

越騎營選兵兩千一百餘人,備選一千八百餘人;驍騎選兵一百五十人,備選四十人;宿衛備選四人。

騎射比了三天才完事。

之後是步射,弓、弩分賽。

初賽舉三石石鎖,舉過頭頂保持三息,之後開兩石弓,連續開弓十下。

報名的太多了,都來不及記錄人數,幸好開弓舉石鎖簡單快速,能一批一批的考核,經過兩天初選,三萬多人透過。

正賽就是射箭靶,弓五十步,弩七十步,規定時間之內,連射十箭。

全部命中為優,六箭為良,四箭備選,其餘淘汰。

大家都選弩,誰也不傻,都知道用弩射的準。可惜他們忘了時間了,弩能瞄,射的準,但是它慢呀。

劉襄準備了一千具強弩用來考核,只選出一千八百多人,備選六千多。

被弩坑了一道,他們不服氣,又一窩蜂的擁到弓箭場,弓這玩意淘汰的更多,需要長年累月的聯絡才行。劉襄降低選兵標準,凡事合格的都要,他有將近兩萬張弓箭能裝備全軍,準備組建一萬四千人的弓箭手部隊。

前後左右四軍以及護軍營步兵營各兩千,各地關城守備分兩千。

可再怎麼降低標準,也只選了四千餘人,這些人大部分會進入中軍,剩餘將近兩萬人全部劃入備選。

兩天之後,步射完事。

經過騎射、步射,裁判和輔左人員都搞明白流程了,比試速度加快了不少,角抵格鬥什麼的,對場地和評判的要求也小,一塊空地,誰站在圈裡誰贏。

當然,初賽也更簡單粗暴,揹負五十斤重物,圍著校場跑一圈,一圈將近十里地,能跑下來的進入正賽,凡是能走完全程的,都進入步兵備選。

兩天就比完了,軍中出現了一大堆鼻青臉腫的,各軍選出步兵兩萬多人,還有一萬多備選。

最後的飛梭投擲,劉襄提高了標準,在投矛器的輔助下,需要投到七十步才算優秀,六十步良好,其餘淘汰。

他準備廢棄投矛兵這個兵種,讓沒有鐵甲的輕步兵兼任投矛,裝備長矛大戟,環首刀和六支飛梭,負重不到二十斤,比甲士的負重四十多斤要輕不少。

軍中士卒對飛梭的熱情也不太高,可能是難度有點大,也都知道自己的斤兩,飛梭這玩意大多數都用過,一投就知道多遠,報名參與的不足三千人,全員入選。

十天大比,各軍歸營,準備裁軍。

入選的、淘汰的,心情不一,有人很高興入選,也有人很高興淘汰,各有所求吧。

劉襄給出選項,任他們選擇。

相信這次裁軍之後,安平軍的戰力,會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