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援兵快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襄帶兵回營,招來崔奕、閻柔,對他們說道:“吾剛才去觀城,令支守軍至少一萬有餘,皆是公孫家族私兵部曲,吾不想強攻,需將其引出城池,子安、子明可有主意?”
崔奕不是個擅謀略的,他耿直的說道:“大軍臨城,總要先打一下,試探試探城中戰力。主公,明日某去罵陣,定要把他們罵出來。”
劉襄差點笑噴了。
崔奕不解的問道:“主公為何發笑?罵陣有何不妥?”
劉襄擺擺手,他總不能告訴崔奕,是因為想起後世電視劇裡各種罵陣的笑料吧。
漢朝確實有罵陣的說法,但不是演義小說中的那種,領兵主將在陣前單挑,大戰幾百回合什麼的,那全是杜撰的,當不得真。
罵陣源於春秋時期的致師。致師是一種戰爭禮儀,就是陣前挑戰,但不是武將單挑,基本是鬥陣,人數或多或少,或步戰、或騎戰、或車戰。
人數最少也是擅勇力的猛將帶著親兵數人,與敵人鬥陣。
東漢大儒鄭玄曾注《周禮》:“致師者,致其必戰之志。古者將戰,先使勇力之士犯敵焉。”
《新唐書·尉遲敬德傳》裡也有記載:“令敬德執矟,略其壘,大呼致師。”
春秋之後,致師這種戰爭禮儀就不多見了,主要是不講武德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以孫子為代表的講究謀略的智將一派,你來致師?他根本不鳥你。
他們擅長陰謀詭計,講究個出其不意,攻其無備,能圍毆就不單挑,能射死你就不拼刀子。
面對此等無恥之輩,勇將派也想出來個對策,他們把致師改成了罵陣,使用精神汙染,罵得你惱羞成怒,你要是氣急攻心,他們就達到致師的目的了。
劉襄收斂笑意,對崔奕說道:“子安明日可去試試,不行就另想其他辦法誘敵軍出城。試探敵軍戰力也不必硬攻城池,軍中袍澤每傷損一個,吾都心疼。”
閻柔接話道:“主公愛護軍中士卒,此等仁義之舉,令人心折。”
閻柔最近越來越會拍馬屁了。
劉襄怕馬屁話聽多了,會摧毀自己的智商,就岔開話題道:“子明,烏延到哪了?”
“烏延率五千胡騎,已經過了徐無,正在向土垠趕去,用不用給他傳信,讓他改道來令支匯合?”
劉襄搖搖頭道:“徐無到令支山勢綿延,路途不暢,還是讓烏延走大路去土垠吧。
給他傳信,讓他到土垠之後,匿蹤潛行去海陽,配合右軍楊槯拿下海陽縣城。”
劉襄敢肯定,海陽如果接到令支有敵軍來犯的訊息,一定會想辦法出兵,他們會第一時間拔掉楊槯所部,烏延就能伺機偷襲打掉海陽守軍,趁勢奪城。
這一路援軍一到,劉襄在遼西的形勢會變得更好,他很期待海陽傳來的好訊息。
劉襄與崔奕閻柔又聊了幾句,見他們沒有什麼好主意,就開口說道:
“明日子明率胡騎和前軍出營,清掃令支周邊莊園塢堡,抓捕公孫氏宗親族人,帶到令支城下,吾要當著守軍之面,將他們一一斬首,激怒城中公孫家族之人,迫使其率兵出城。”
“唯。”閻柔拱手應命。
劉襄等了兩日,閻柔領兵四處出擊,抓捕公孫氏男女老幼三百餘人。
第三日,將女人小孩留在營中,命令民兵守營,劉襄帶正兵出陣,來到令支城下,也不玩圍三闕一的把戲,只在西門外結陣。
護軍營立下盾陣,射聲營射住陣腳,輕車營標好射界,驍騎隱於陣後,前軍佈於左翼,胡騎佈於右翼。
劉襄命乞活軍將公孫氏族宗親族人押到陣前。
他準備走走流程,開戰之前先勸降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