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柔走了,走得很是憤慨。

他認為都是丘力居以大軍威脅,劉襄才不得不拿出退瘟丹,用以消災減禍,而他是被丘力居戲耍的幫兇。

這是對他的羞辱。

“丘力居,吾必殺汝!”

閻柔騎在馬上大聲嘶吼。

劉襄不知道閻柔氣得發瘋,他牽著白犧要去給它洗澡刷毛,得好好處處關係,以後就能騎著白犧到處顯擺了。

至於騎著這麼漂亮的白馬會不會太顯眼,成為敵人重點打擊目標?

劉襄一點都不擔心,陣戰的時候,有什麼能比主將牙旗還顯眼。

衝陣的時候?

反正劉襄兩次衝陣,一個敵人都沒碰到。

哼著小曲,牽著白馬,還差一個僕人兩個寵物,就能去求取真經了。

劉襄最近接到了不少好訊息,新技術逐漸發揮效果,他頒佈的一些政令也走上了預期的軌道,所以決定放鬆一下自己。

他是個實力至上主義者,始終認定,一切艱難險阻,只是因為你的力量不夠,當實力達到的時候,這些所謂的艱險,必定會迎刃而解。

外面風雲激盪,劉襄在努力修煉內功,夯實自己的根基。

給白犧洗完澡刷完毛,又陪它泡了會蹄子,就送回馬廄了。

放風時間結束,該幹正事了。

隨著補種完成,將軍府僱傭了大量民夫,又有水泥加成,各項建設進度飛快,劉襄又加建了燒紅磚的磚窯,主要燒製石彈,偶爾燒燒磚頭。

擴建了製造武剛車的工坊,以後劉襄的部隊會裝備大量武剛車,用來運輸和輔助作戰。

加固了漁陽城牆,在城牆上建了角樓、箭樓,在城牆外建了敵臺,敵樓,城門外建了甕城。

即穩固漁陽城防,又積累建立城關的經驗,傂奚、盧龍、臨渝都是要築城修關的,所以先在漁陽城練練手。

又組織人手修路、打井、挖灌溉水渠,到處都忙忙碌碌的。

百姓手中沒什麼存糧,劉襄把人組織起來,算是以工代賑了,正好趁機修補一下基礎建設,也能讓百姓多賺點錢糧,好渡過冬天的嚴寒。

想到嚴寒,劉襄又畫了地窨(yin子的簡圖。

地窨子就是在地下挖出三四尺深的長方形土坑,在坑內立起中間高、兩邊矮的幾排房柱,柱上再加檀椽,椽子的外端搭地面上或插進坑壁的土裡,頂上綁房芭和草把,再蓋半尺多厚的土培實,南面或東南角留出房門、窗戶,其餘房頂和地面間的部分用土牆封堵。

這種房子地下和地上部分大約各佔一半,有很好的保暖效果,一直到民國時期,北方仍然有這種房屋,用來渡過冬天的嚴寒。

劉襄教會了幾隊民夫,讓他們去各個鄉亭蓋樣板房,並負責教導百姓蓋房技巧,讓沒有過冬房屋的百姓有個能避寒的屋子。

這種地窨子沒什麼建築難度,材料也不值錢,只要肯下力氣就行,老百姓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力氣,只要給他們活著的空間,他們自己就能野蠻生長。

到處都是忙忙碌碌的人群,像一群工蟻一樣,北地六縣三十餘萬人,讓劉襄折騰得夠嗆。

忙點好,總比麻木的等死強,劉襄一點愧疚感都沒有。

他現在反而很高興,單硝砲試做成功了,十二個工匠,一天時間,就把他粗略的圖紙變成了安裝在武剛車上的戰爭利器。

拉到空曠處,力役試著發石,十個力役拉動砲索,五斤重的石彈拋向空中,經過短暫的滑行,最終砸在七十步外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