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軍開赴遼東,韋宇龍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盼望戰報能早點送來。

十月十六,第一份戰報終於在他快要望眼欲穿的時候送來。

戰報上,詳細描述了初戰過程:

周培公到了鴨綠江邊,發現清軍已在丹東集結。他並未馬上出兵進攻,而是派楊溢之領五千騎兵順流而上, 從塔甸渡過鴨綠江,利用騎兵的機動性,直撲寧古塔。

寧古塔有三千清軍駐守,主要看管從中原發配來的犯人,兵力並不強。

楊溢之本來就是遼東人,對此地又十分熟悉,加上憑藉騎兵彪悍, 只用兩天時間, 便將寧古塔佔領,寧古塔將軍戰死。

楊溢之隨即佯攻吉利,盛京將軍倭內得到訊息,怕吉林城有失,忙派出五千騎兵增援。

結果楊溢之早半路埋伏,等清軍到來,便半路截殺,清軍死傷過半,好不容易才進入吉林城。

“好啊,當年老奴就善於圍點打援,縱橫遼東十幾年。如今風水轉,輪到我們打他們了。”

韋宇龍拿著戰報哈哈大笑:“楊大哥也挺厲害,我真沒看錯人。”

十月十二七,第二封戰報也送到漢城。

周培公得到楊溢之戰況後,馬上派出洪熙官領五千騎兵增援楊溢之,打算一舉奪取吉林城。

倭內回兵已然來不及,只好打算用圍魏救趙的計策, 讓大軍渡過鴨綠江,對邊境的義州發起強攻, 來吸引楊溢之和洪熙官回兵救援。

但周培公利用大炮火槍優勢,堅守義州不出,又讓沐劍聲、唐光英兩人各率一千騎兵騷擾清軍後援輜重。

清軍被沐劍聲等人拖得到處轉悠,又無攻城利器,久攻不下,無奈撤軍回丹東。

可在渡江之時,楊溢之、洪熙官的兵馬早已守在那裡。

一場大戰,清軍結果死傷近過萬,輜重馬匹更是損失不計其數。

十一月初九,第三封戰報和凱旋的捷報,一起送來。

戰報上說,在擊退入侵之敵後,周培公趁勢親率大軍攻取吉林城。

丟失大城的倭內,怕康熙責罰,出動全部三萬兵馬,想要奪回吉林,在城外與嚴陣以待的周培公做了一次正面對決。

雖然人數處於劣勢,可週培公在火炮火槍的配合下, 經過半天廝殺,成功擊退倭內的三次進攻。

就在戰局焦灼之時, 洪熙官帶著兩千多黑人騎兵從林中殺出,衝擊清軍側陣。

清軍沒見過這種黑人,登時大亂。周培公趁機揮軍掩殺,這一戰斬敵七千有餘,清軍無奈撤退。

大軍乘勝追擊,不斷騷擾撤退的清軍,又繳獲大量軍械物資。

周培公讓唐光英留守吉林,給漢城發回戰報的同時,自己帶兵肅清整個吉林境內清軍。

“太好了,此戰打出了氣勢,果然了不起!小玄子,你送的這份大禮,我收下了!”

韋宇龍興奮地撫掌大笑,隨即又道:“清軍進關幾十年,滿清八旗在中原作威作福,已經不是當初的八旗,要不然也不會和吳三桂都抗衡這麼久不能取勝。”

“看來用不了多久,就是我打回中原的時候了!”

韋宇龍將戰報通報全國,一時間朝鮮許多反清士人為之振奮。

朝鮮李氏王朝的官員不喜歡滿清,卻很感恩大明。

八十多年前,倭人入侵朝鮮,大明果斷派兵援助,用了七年時間打敗了倭人,竟然還是自己掏腰包,沒要朝鮮承擔軍餉。